[实用新型]柴油机喷油泵的进、回油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4184.3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06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59/44 | 分类号: | F02M59/4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林倩 |
地址: | 21301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油泵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喷油泵的进、回油管。
背景技术
柴油机喷油泵的进、回油管由橡胶软管、处于橡胶软管两端的接头以及扣压在接头与橡胶软管连接部位上的扣压件组成,喷油泵的进、回油管的上方为柴油机的排气管和保护排气管的隔热层以及卡箍。橡胶软管本身可能存在裂缝隐患,而且橡胶软管的扣压部位处可能会因橡胶软管内的钢丝网被扣押过紧而出现断裂。柴油机的排气管的表面温度是很高,最高时可以达到200℃以上,而橡胶软管中流动的是有一定压力的燃油,一旦燃油从橡胶软管的裂缝中泄漏就会喷射而出,燃油喷射到排气管上,容易引发火灾事故,所以现有柴油机喷油泵的进、回油管的安全性能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能的柴油机喷油泵的进、回油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橡胶软管,橡胶软管两端各设有接头,接头与橡胶软管的连接部位上各设有扣押件,所述橡胶软管的外部设有防护套,防护套两端各设有止口,防护套的两端止口分别扣在两扣压件的外侧端面上。
所述防护套的一端上设有泄油孔。
所述防护套为波纹防护套。
所述喷油泵进油管的橡胶软管两端的接头均是球接头。
所述橡胶软管一端的接头是球接头,另一端的接头是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安全性能可靠。本实用新型一旦橡胶软管发生燃油喷射,因防护套的隔离,燃油不会喷射到柴油机的排气管上,另外由于防护套上设有泄油孔,当橡胶软管发生泄漏时,燃油从泄油孔中冒出,巡检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实施例1的示图;
图2是防护套示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柴油机喷油泵的进油管,包括橡胶软管1,橡胶软管符合国标GB/T3683.1-2006中IST/10橡胶软管的要求,橡胶软管1两端各设有球接头3,两球接头3与橡胶软管1的连接部位上各设有扣压件4,扣压件4将球接头3与橡胶软管1牢固连接。橡胶软管1的外部设有波纹防护套2,波纹防护套2两端各设有止口2-2,防护套2的两端止口2-2分别扣在两扣压件4的外侧端面上。球接头3穿过波纹防护套2止口中间的孔2-2,球接头3与波纹防护套止口中间的孔2-3之间的配合没有特别要求,允许是间隙配合。防护套2上且处于连接进油总管的一端上设有泄油孔2-1。由于防护套上设有泄油孔,当橡胶软管发生泄漏时,燃油从泄油孔中冒出,另外由于球接头3与波纹防护套2止口中间的孔2-3如是间隙配合,燃油也可能从间隙中冒出,一旦发现泄油孔2-1或球接头3周围间隙中有燃油冒出,巡检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更换,保证进油管的使用安全。本进油管两端各通过球接头3和螺母6连接在喷油泵和进油总管之间。
实施例2
图3所示的实施例是柴油机喷油泵的回油管,基本结构与实施1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一端是球接头3,另一端是管接头5。本回油管通过管接头5连接在喷油泵上,另一端通过球接头3和螺母6直接连接在喷油泵回油总管上,防护套2上且处于连接回油总管的一端上设有泄油孔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41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