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吸附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4415.0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6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姜滢;许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康达饲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C02F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700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吸附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附过滤器,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吸附过滤器。
背景技术
鲜活水产品在暂养和运输过程中要保证一定的成活率,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整个暂养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确保鲜活水产品较好的生存和运输环境,以减少鲜活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死亡。
鲜活水产品自身代谢产生的氨、氮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会降低鲜活水产品活体从水中吸取溶氧的能力,水体中氨、氮和二氧化碳的不断地积累导致水质PH值降低,将会加快鲜活水产品的新陈代谢速率,并使水质急剧恶化,最终导致鲜活水产品的死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吸附过滤效果好的卧式吸附过滤器。
卧式吸附过滤器由吸附过滤器、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和电动水泵组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吸附过滤器是一个圆筒形管状物体,在吸附过滤器的左侧用左压盖拧紧,左压盖的左侧焊接一个进水管,吸附过滤器的左下部焊接一个排污管,左压盖内有一个多孔洞的左内套,左内套的孔洞与吸附过滤器左下部的排污管相通,左内套的右侧依次放置不锈钢钢丝网和凹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左内套用于压紧不锈钢钢丝网、凹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和从孔洞排放污水;凹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的右侧依次放置不锈钢钢丝网和右内套,用右压盖将右内套拧紧,右压盖右侧的出水管通过橡胶管与电动水泵的进水管相联接,卧式吸附过滤器的出水管在电动水泵的右侧。
需要净化的水体从进水管进入吸附过滤器内,水体中的氨氮和粪便等杂质被凹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吸附和过滤,吸附过滤后的净化水从电动水泵出水管排出,污水从排污管排出,当凹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吸附饱和后,可以在进行反冲洗后继续使用;
所述凹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是采用由本发明人在2004年6月25日申请的“凹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及其生产方法”,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298423,授权公告日:2007年2月7日。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用凹凸棒石粘土作为原料,经酸化处理后烘干,添加稻谷壳共同磨粉、造粒、焙烧,成品为凹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凹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酸化效果完全,没有二次污染,颗粒表面粗糙坚硬、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吸附脱色性能好、过滤截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反冲洗耗水量少,并且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卧式吸附过滤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吸附过滤剂效果好,使用卧式吸附过滤器的水箱,鲜活水产品在暂养和运输过程中死亡率较小。
卧式吸附过滤器适用于安装在各种暂养和运输鲜活水产品水箱的底部,也适用于安装在水族箱的底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卧式吸附过滤器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1是进水管,2是左压盖,3是左内套,4是不锈钢钢丝网,5是吸附过滤器,6是不锈钢钢丝网,7是右内套,8是右压盖,9是出水管,10是橡胶管,11是进水管,12是电动水泵,13是出水管,14是排污管,15是孔洞,16是凹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吸附过滤器(5)是一个圆筒形管状物体,在吸附过滤器(5)的左侧用左压盖(2)拧紧,左压盖(2)的左侧焊接一个进水管(1),吸附过滤器(5)的左下部焊接一个排污管(14),左压盖(2)内有一个多孔洞的左内套(3),左内套(3)的右侧依次放置不锈钢钢丝网(4)和凹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16),左内套(3)的孔洞(15)与吸附过滤器(5)左下部的排污管相通;凹凸棒颗粒吸附过滤剂(16)的右侧依次放置不锈钢钢丝网(6)和右内套(7),用右压盖(8)将右内套(7)拧紧,右压盖(8)右侧的出水管(9)通过橡胶管(10)与电动水泵(12)的进水管(11)相联接,卧式吸附过滤器的出水管(13)在电动水泵(12)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康达饲料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市康达饲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44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