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装置电器单元的冷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5109.9 | 申请日: | 200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5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肖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2M1/00;F01P9/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8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装置 电器 单元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装置电器单元的冷却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由发动机驱动的动力装置的电器单元的气液联合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由发动机驱动的动力装置,尤其是使用变频器进行电能控制的动力装置,其电器单元在工作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冷却。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两种冷却方式,一种是循环水冷却,包括水泵、循环水道、电器单元水冷腔、散热器等,水泵对冷却水加压,使之通过电器单元水冷腔内的导热底板带走热量,然后流经散热器使冷却水温下降,再重新进入水泵,如此反复,属于闭式循环;另一种是空气冷却,包括冷却风扇、导风通道、电器单元散热片等,风扇将外界的冷空气引入导风通道,吹过电器单元的散热片带走热量,属于开路式冷却。
上述技术通常被二择其一,使用在不同的场合。在现有技术中,上述电器单元一般都具有一块电路板,电路板的一侧安装或焊接各种电器元件,另一侧与一块与电路板绝缘的导热底板制成一体,导热底板背离电器元件的一侧设置冷却水腔或散热片,电器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底板传向冷却水腔或散热片,被冷却水或冷却风带走。但是实际上,电器元件的表面也是热量发散的一个途径,关于这一点,似乎被人忽视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动力装置电器单元的冷却系统,利用气液联合冷却,可进一步增强对发热电器单元的冷却效果,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力装置电器单元的冷却系统,包括电器单元、电器单元液冷腔、液泵、散热器、电器单元气冷腔、初级滤网、发动机、发动机风扇、发动机空气滤清器等,电器单元及电器单元液冷腔被电器单元气冷腔所包围。将液泵、电器单元液冷腔、散热器通过液流管道顺次循环连接构成电器单元的液冷回路;将初级滤网、电器单元气冷腔、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发动机顺次连接构成电器单元的气冷通路;液冷回路与气冷通路共同构成动力装置电器单元的气液联合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力装置电器单元的冷却系统,采用气冷与液冷并联运行的冷却方法,其工作步骤分别为:
1、液冷:
a、用发动机驱动液泵,使冷却液循环不断地流动,流经电器单元液冷腔的冷却液吸收电器单元所散发的热量;
b、将电器单元液冷腔流出的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的冷却液导入散热器;
c、利用发动机风扇吹拂散热器带走冷却液中的热量使之降温;
d、温度下降后的冷却液重新回到液泵参加下一次循环。
2、气冷:
a、利用发动机运转时活塞的泵吸作用,将冷空气从初级滤网吸入电器单元气冷腔;
b、经过过滤的冷空气吹过电器单元和电器单元液冷腔的外表面带走热量;
c、流出气冷腔的空气进入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再次过滤;
d、来自空气滤清器的空气进入发动机气缸参加燃烧;
e、燃烧废气排出气缸。
上述液冷与气冷两种冷却模式随着发动机的运转同时发生。
所述液冷的工作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油。
所述动力装置可以是变频发电机组,也可以是混合动力车辆。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充分利用发动机工作时活塞的吸气作用,在不另外增加风扇的前提下对正在经受液冷的动力装置电器单元再实施空气冷却,能进一步改善电器单元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温度,提高工作效能,同时还能避免因加装风扇所带来的附加功率损耗,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初级滤网能够保证电器单元表面的清洁,避免由于污物附着引发的电器故障及霉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器单元气冷腔包容电器单元及其液冷腔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将图3中电器单元气冷腔拆除以后电器单元液冷腔的K向视图。
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中的B-B剖视图。
图1~图6所示:包括电器单元1,液泵2,电器单元液冷腔3,散热器4,初级滤网5,电器单元气冷腔6,空气滤清器7,发动机8,风扇9,螺栓10,螺母11,冷却水入口301,冷却水出口302,液冷腔顶面303,液冷腔底面304,隔板305,挂耳306,液冷通道307,箱体601,箱门602,门锁603,冷却空气出口604,密封圈605,支座60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51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