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5557.9 | 申请日: | 200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76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钟琼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试验仪器总厂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G01M7/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29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专用于温度、湿度、振动综合环境试验系统水平滑台液压系统中的油水分离装置。它的作用是将将液压系统中的循环液压油中的冷凝水进行分离排除,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延长综合环境试验系统寿命。
背景技术
综合环境试验系统主要是气候箱和振动试验台的综合,试验时将温度(高温或低温),湿度以及振动综合在同一气候试验箱中施加到试件上进行温度、湿度及振动的综合环境(应力)试验,能更真实模拟产品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是新产品研制,样机试验到产品合格鉴定试验全过程的重要试验手段。
在综合环境试验系统中,振动台工作于气候箱下部,由于温度、湿度的影响,所述振动台水平滑台液压系统容易产生冷凝水,当液压系统的液压油中水分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带来以下问题:
a、水分劣化油液品质,降低油的粘度,降低其润滑性能,引起金属元件之间直接摩擦,特别是由于气候箱温度低温时常常会达到零下几十度,混入油液中的水分一旦结成冰,这些冰粒对金属元件的磨损将会更大;
b、水分与液压油液中硫及氯元素结合,生成硫酸或者盐酸,严重腐蚀液压元件,破坏油膜形成,大大降低油膜刚度,使元件卡紧,系统堵塞,对系统本身和试验人员都将产生不良的后果。
为避免上述现象,如何分离除去振动台水平滑台液压系统的水分成为关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温度、湿度、振动综合环境试验系统振动台水平滑台液压系统因冷凝水含量超标而引起油液品质下降、液压元件易磨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油水分离装置,通过该装置对液压系统进行油水分离净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一箱体,箱体内设油水分离腔,该油水分离腔上部朝外设出油口,下部朝外设进油口和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接有排水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箱体为油水分离提供一静止空间的箱体,它具体形状不限,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筒形,一般圆筒形较佳,外形体积小。所述油水分离腔的容积大小与液压系统中液压油流量相关,流量越大,容积就需要越大;流量小时,容积也可较小。
2、上述方案中,所述油水分离腔中横向隔设有一隔离滤网,将油水分离腔分隔成上部油腔和下部油水混合腔;上述出油口对应上部油腔相通设置,上述进油口和排水口对应下部油水混合腔相通设置。这里的隔离滤网是指一种滤孔孔径正好能通过油分子,而阻隔水悬粒的滤网。
3、上述方案中,所述油水分离腔的侧壁上对应下部油水混合腔开设有两个连通孔,这两连通孔接一油标管两端,以此构成一连通器水位指示结构。使用时,油标管即可指示出油水分离腔中液压油和冷凝水分离层位置(即冷凝水的水量),当水量达到一定时,即可打开排水阀排水。
4、上述方案中,所述油水分离腔上部设有一放气孔,该放气孔上配设有孔塞。这里的放气孔是在本装置初始安装时使用,以利于初始安装时液压油通入油水分离腔中,油水分离腔中原空气自动排除,安装好后,放气孔以孔塞堵住,保证油水分离腔对外密闭。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优点是:使用时,经出油口和进油口将本实用新型油水分离腔串接入水平滑台液压系统的管路(最佳是回油管路)中,使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经进油口流入油水分离腔中相对静止停留,由于液压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分离成油和水两层液体,上层的油液再经出油口回至水平滑台液压系统的管路中,而水分则积留在油水分离腔下部。从而有效的对水平滑台液压系统进行油水分离净化,避免液压油中冷凝水含量过高而引起油液品质劣化,维护恶劣环境下液压系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主视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右视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箱体;2、油水分离腔;3、出油口;4、进油口;5、排水口;6、排水阀;7、隔离滤网;8、上部油腔;9、下部油水混合腔;10、连通孔;11、连通孔;12、油标管;13、放气孔;14、孔塞;15、支撑脚;16、前面板;17、后面板;18、固定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试验仪器总厂,未经苏州试验仪器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55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载抗代谢类药物和增效剂的抗癌组合物
- 下一篇:多层折叠花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