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散热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20036160.1 申请日: 2008-05-15
公开(公告)号: CN201233188Y 公开(公告)日: 2009-05-06
发明(设计)人: 王利民;尹留成 申请(专利权)人: 王利民;尹留成
主分类号: F28D1/053 分类号: F28D1/053
代理公司: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孙忠明
地址: 225101江苏省扬州市开***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散热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冷却水散热用的水散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内燃机用的水散热器,包括散热列管、进水封板、出水封板、进水封头及出水封头,所述散热列管两端的管口分别从进水封板及出水封板的孔中穿出,进水封头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封头上设有出水口,进水封板与进水封头固定连接构成进水腔,出水封板与出水封头固定连接构成出水腔,冷却水由水泵从进水口注入进水腔,流经散热列管,再汇集至出水腔,从出水口流出。水散热器主要由铜或铝等传热性能好的原材料制作,这种水散热器在使用中,水流程较短,且靠近进水口和远离进水口的散热列管的水流量不均匀,造成散热效果差,当水散热器不能满足内燃机的水温要求时,往往需要加大散热面积,造成水散热器体积大,原材料消耗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且原材料耗量小的水散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散热器,包括散热列管、进水封板、出水封板、进水封头及出水封头,散热列管两端的管口分别从进水封板及出水封板的孔中穿出,进水封头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封头上设有出水口,进水封板与进水封头固定连接构成进水腔,出水封板与出水封头固定连接构成出水腔,进水腔及出水腔内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折流板。

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进水腔后,由于折流板的分隔作用,水流流经一组散热列管,进入出水腔,在出水腔折流板的作用下,从另一组散热列管流回进水腔,再流经相邻的散热列管,至出水腔,从出水口流出,该水散热器消除了部分散热列管冷却水流速快,部分散热列管水流迟滞的现象,保证了散热列管的水流量均匀,提高了散热效果,在相同散热效果的情况下,减小了散热面积,从而减少铜、铝等原材料的消耗,且缩小了体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折流板上分布有透水孔。这样被折流板隔开的散热列管并没有被完全隔断,形成相邻散热列管之间的水流一部分串联流动,一部分并联流动,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流动阻力,减小了水泵的功率消耗。

所述透水孔可以为圆孔。

所述透水孔可以为条缝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条缝形透水孔处均设有导流板。从透水口流出的水流与从散热列管流出的水流汇合时,导流板有利于其沿着设定的方向流动。

导流板与折流板之间的夹角可以为70°~80°,进水腔折流板上的导流板可以设在背水的一侧,向进水封板方向倾斜,出水腔折流板上的导流板可以设在迎水的一侧,向出水封板方向倾斜。进水腔折流板上的导流板利于水流沿着进水腔长度方向流动,减小从散热列管出来的水流对设在进水封头上的补水口的压力,出水腔折流板上的导流板利于水流转向流入散热列管。

导流板与折流板之间的夹角可以为75°。

透水孔的面积可以占折流板面积的20%~30%。

透水孔的面积可以占折流板面积的25%。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水散热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为水散热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为水散热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4为水散热器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5为水散热器带透水孔的折流板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中:1 进水封板、2 进水封头、3 补水口、4 折流板、5 进水口、6 散热列管、7 泄放口、8 出水封头、9 出水封板、10 透水孔、11 出水口、12 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水散热器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水散热器包括散热列管6、进水封板1、出水封板9、进水封头2及出水封头8,散热列管6两端的管口分别从进水封板1及出水封板9的孔中穿出,进水封头2上设有进水口5及补水口3,出水封头8上设有出水口11及泄放口7,进水封板1与进水封头2固定连接构成进水腔,出水封板9与出水封头8固定连接构成出水腔,该水散热器为上进下出,进水口5与出水口11分别位于进水封头2及出水封头8的两侧,进水腔及出水腔内分别设有折流板4,折流板4分别沿进水腔和出水腔的横截面方向将其隔成相邻的两室,进水腔的折流板4设在靠近进水口5,约为进水腔总长度的1/3处,出水腔的折流板4设在靠近出水口11,约为出水腔总长度的1/3处,这样散热列管6被分成依次串联的三组。

冷却水从进水口5进入进水腔后,流经第一组散热列管6,进入出水腔,在出水腔折流板4的作用下,从中间一组散热列管6流回进水腔,再流经第三组散热列管,至出水腔,从出水口11流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利民;尹留成,未经王利民;尹留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6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