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功率舵桨的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6341.4 | 申请日: | 200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44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船用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1/38 | 分类号: | B63H21/3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00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润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舵桨的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大功率舵桨是一种Z型动力传动推进装置,通常的舵桨本体包括上齿轮箱、转舵齿轮箱、舵角反馈器、液压油马达、转舵套管、动力传动轴,井箱、下齿轮箱,螺旋桨及导管等组成。通常的整套舵桨动力装置由中间轴系组件(高弹性联轴节、离合器、中间轴组件)、润滑油箱、润滑油泵组、液压泵组、液压油箱、冷却器、转舵操纵系统及舵桨装置本体等组成的一个组合装置。
舵桨动力推进装置主要功能是通过中间轴系组件及舵桨上下齿轮箱内两对螺旋锥齿轮将柴油机(原动机)发出的动力传递到螺旋桨产生推力;同时可以通过电-液控制系统来控制带螺旋桨的下齿轮箱,任意无限制地向左或向右回转,因此螺旋桨的全部推力可以作用于任何方向,从而获得推进和推力方向的最佳配合。国内外不论大小的舵桨装置在外观结构上是大同小异。困扰舵桨装置向大功率方向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减少发热、提高机械效率。通常用于动力传动的舵桨其上下两对直角螺旋锥齿轮浸入在润滑油中进行润滑,这样虽然保证了齿轮润滑,但由于齿轮、轴承在传动中摩擦、搅动润滑油产生的热量,使得油温快速上升,大功率舵桨由于发热量大、散热困难,情况更为严重。如何减少机械发热,如何快速排热是大功率舵桨设计的一个关键技术。传统的设计采用冷却器进行冷却、降低油温,其缺点是增加冷却系统。一方面由于增加冷却系统提高了舵桨整机的耗用功率,设备的机械效率低,市场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冷却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对舵桨至关重要,因此冷却系统的设计、生产要求均较高,增加冷却系统就增加了舵桨的整体成本。
因此,研究设计一种简洁可靠的大功率舵桨润滑系统,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大马力舵桨的新型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大功率舵桨的润滑系统,特点是:在舵桨上设有两套循环润滑系统,一套由上齿轮箱下部、井箱、压油螺套、转舵套管、下齿轮箱构造的主体润滑系统,另一套由补偿油箱和上齿轮箱上部构造的补偿润滑系统,两润滑系统相互之间有限量相连通;
首先是,井箱中设有内外两层油腔,上齿轮箱的下部与井箱的内层油腔相通,上下两齿轮轴间联轴器相对的部位设有压油螺套,转舵套管中也设有油腔,井箱的内层油腔通过压油螺套与转舵套管的油腔相通,转舵套管油腔的下端与下齿轮箱相通,即上齿轮箱下部通过井箱、压油螺套、转舵套管与下齿轮箱形成主体润滑系统的压油油道;在上齿轮轴和下齿轮轴的中心都开有通孔,上下两齿轮轴间联轴器的中心也开有通孔,三者的中心通孔相对接,即下齿轮箱通过三者的中心通孔与上齿轮箱形成主体润滑系统的回油油道;从而使上齿轮箱中润滑后温度较高的润滑油先通过压油螺套被压送到下齿轮箱中,温度较高的润滑油与海水热交换冷却,冷却后的润滑油再通过下齿轮轴的中心通孔、上下两齿轮轴间联轴器的中心通孔及上齿轮轴的中心通孔被回送到上齿轮箱中供啮合处润滑,构造成循环的主体润滑系统;
其次是,在上齿轮箱的上方设有补偿油箱,补偿油箱的底部与上齿轮箱的轴承油孔相通,在补偿油箱中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与上齿轮箱相通,穿轴式润滑油泵的出口管路接入到补偿油箱,穿轴式润滑油泵的进口与井箱的外层油腔相通;由穿轴式润滑油泵将井箱外层油腔内的润滑油抽到补偿油箱中,用于润滑上齿轮箱的轴承,补偿油箱中润滑油的油位高于溢流管时,通过溢流管向上齿轮箱中的齿轮喷淋润滑;对上齿轮箱齿轮润滑后的热润滑油流到上齿轮箱下部,对上齿轮箱轴承润滑后的热润滑油也流到上齿轮箱下部,热润滑油再汇集到井箱的内层油腔中,继而由压油螺套将热润滑油压到下齿轮箱中与海水热交换冷却,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润滑。
进一步地,上述的大功率舵桨的润滑系统,所述穿轴式润滑油泵的传动轴与上齿轮箱的输入轴驱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大功率舵桨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轴式润滑油泵的出口通过过滤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接入到补偿油箱。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①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通过充分加大水下部分的热交换面积,来提高润滑油与流动海水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效率,使舵桨内的润滑油在较低的油温时就能达到热平衡,不需要附加冷却系统,既节能又可靠,明显降低了能耗,确保系统的使用温升,保证了舵桨系统的可靠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船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船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63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