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波纹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套夹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6733.0 | 申请日: | 2008-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74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蒋新洪;谢志坚;朱顺强;蒋晓青;纪金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5 | 分类号: | H01R9/05;H01R24/02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凤苞 |
地址: | 214205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纹管 导体 射频 同轴电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对波纹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可靠,电气性能好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用波纹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与连接器的连接(图1、2),是通过连接器套夹2套于电缆表面,然后将电缆波纹管外导体铜片3,经扩口使之与套夹连接斜面同形,再由连接器外导体斜面1插入配合将两者压死,分别采用压实、夹接、焊接方式,达到两者可靠电连接。这种通过电缆外导体波纹管铜皮与套夹外周面斜面吻合配合连接,在实际加工中,连接器套夹连接斜面角度加工和测量极难控制,客观造成与连接器外导体斜面角度同形配合难度极大,从而导致压死不牢,接触不良,影响电缆的可靠连接。其次,斜面配合连接,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安装技术差异也会影响到电缆牢固连接。上述两个原因,客观上造成电缆和连接器之间连接存在压接不牢的隐患,不仅导致电缆与接头连接部分的电性能稳定性和一致性不易保证,还降低了三阶交调和电压驻波比,影响高频传输性能,更有严重的还会造成电缆从连接器上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任何情况均可保证连接可靠,能确保电性能的波纹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套夹。
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连接器套夹连接锥斜面上加工至少一凸环,从而确保即使连接器外导体斜面不同形,以及连接技术差异,均能确保电缆外导体波纹管铜皮与连接器套夹可靠配合并被压紧,实现实用新型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波纹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套夹,包括连接器套夹上连接斜面,其特征在于连接斜面上至少有一凸起凸环。
实用新型所说凸起凸环,从连接配合角度,可以是连续环,也可以是间断环,这都不影响连接配合,从有利于凸环加工,及能够保证可靠连接,采用一条连续凸环即可。凸起凸环,一种较好为设置于套夹斜面的中下部(靠近内圆面);凸起凸环,较好为弧形凸环,弧形凸环不仅具有凸起光滑,可以减小对电缆外导体损伤,而且配合角度适应范围宽。凸环凸起高度,根据套夹大小,较好为0.2mm~1.5mm。
实用新型连接器套夹,由于在连接斜面加工有至少一条凸起环,从而较好解决了连接器外导体斜面插入,可有效将电缆外导体波纹管铜皮压死夹紧,确保任何情况下的可靠连接。例如斜面加工精度不是很高,以及施工过程中技术不是太好,均能有效保证电缆外导体波纹管铜皮与连接器套夹外连接斜面吻合配合,达到很好的电连接和连接强度。较现有技术,连接方便,连接一致稳定性、可靠性高,连接一次合格率可提高10%左右,可改善三阶交调和电压驻波比,三阶交调可提高10dB,电压驻波比可降低0.02,提高了高频传输性能。圆弧形凸环,不仅加工容易,而且对电缆外导体波纹管铜皮损伤小。
以下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实用新型,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并不代表实用新型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的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实用新型构思的非实质性改动或替换,均属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连接器套夹与电缆外导体配合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连接器套夹与电缆外导体配合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3、图4,实用新型波纹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套夹2,连接斜面中下部有一凸出高度0.5mm左右(并非要求十分精确)的圆弧形凸环4。连接时,将连接器套夹套于电缆外,并将外导体3扩口至基本同形,插入连接器外导体斜面1,使两者将电缆外导体压死,分别采用压实、夹接、焊接方式,达到两者可靠电连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实用新型构思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开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例如圆弧形凸起为其他类似凸起,凸起位于连接器套夹斜面其他不同部位,凸环为间断结构等等,都能实现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举例细说,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俊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6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质、形成铜层的方法以及形成芯片的方法
- 下一篇:高效循环式电解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