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精度、全自动橡胶辊轮研磨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7817.6 | 申请日: | 200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16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马继红;张立兵;严伟;陈劲松;刘迎梅;曹克丰;张婷婷;李仁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37 | 分类号: | B24B5/37;B24B5/50;B24B41/02;B24B47/04;B24B4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平;瞿网兰 |
地址: | 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全自动 橡胶 研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办公自动化设备用胶辊、纺织胶辊的表面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能加工各类高精度曲线胶辊的研磨机,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精度、全自动橡胶辊轮研磨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对OA胶辊、纺织胶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橡胶辊轮研磨机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砂轮磨削胶辊,是靠砂轮的峰谷撞击胶辊表面形成撕裂的过程,胶辊是由多种合成元素组成,此磨削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内应力、热量进入胶辊,因此砂轮主轴跳动量、砂轮的线速度、夹持胶辊的主轴旋转速度、砂轮主轴滑台的定位精度、夹持胶辊主轴滑台的定位精度均对胶辊的加工精度有直接的影响。国内厂家目前生产的橡胶辊轮研磨机,砂轮滑台和主轴滑台均使用机械手动定位,同时上下料依靠手动完成,因此效率很低;砂轮主轴和夹持胶辊的主轴采用交流电机驱动,实现恒速旋转,同时砂轮主轴采用三瓦动压结构,有一定跳动量,因此加工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胶辊加工设备自动化水平低,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一种高精度、全自动橡胶辊轮研磨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精度、全自动橡胶辊轮研磨机,包括床身,其特征是所述的床身上安装有主轴滑台和砂轮滑台,所述的主轴滑台与横向滚珠丝杆相连,横向滚珠丝杆与数字式横向交流伺服电机相连;所述的砂轮滑台与进给滚珠丝杆相连,纵向滚珠丝杆与数字式进给交流伺服电机相连;所述的主轴滑台上安装有主轴架和与主轴架相配的用于装夹胶辊的尾架,主轴架中安装有驱动主轴7转动的主轴电机;所述的砂轮滑台上安装有砂轮主轴架,砂轮主轴架上安装有驱动砂轮转动的砂轮电机,在床身上还安装有分别检测主轴滑台原始位置和极限位置的两个位置传感器。
所述的床身上还安装有控制用触摸屏,在床身的一侧安装有伺服驱动器和变频调速器,伺服驱动器与对应的数字式横向交流伺服电机及数字式进给交流伺服电机相连,变频调速器与对应的主轴电机和砂轮电机相连。
所述的床身的另一侧还安装有自动上下料机构。
所述的砂轮主轴架中的砂轮主轴支承在动静压轴承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因为采用电动伺服驱动技术和滚珠丝杆传动技术,所以实现了夹持胶辊的主轴滑台和砂轮架滑台精确定位,定位精度≤5μm;因为采用了变频调速技术,所以实现了砂轮主轴和夹持胶辊的主轴无级调速;因为采用了动静压技术,所以实现了砂轮主轴的高精度、高稳定性,跳动量≤5μm;因为采用了PLC和触摸屏控制技术,所以实现了砂轮进给磨削的柔性过程。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控制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加工效率高,精度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高精度、全自动橡胶辊轮研磨机,包括床身12、安装在床身12上的主轴滑台9、砂轮滑台8和触摸屏1以及分别安装在床身1两侧的自动上下料机构5及由伺服驱动器2及变频调速器3组成的控制系统,所述的主轴滑台9与横向滚珠丝杆相连,横向滚珠丝杆与数字式横向交流伺服电机相连;所述的砂轮滑台8与进给滚珠丝杆相连,纵向滚珠丝杆与数字式进给交流伺服电机相连;所述的主轴滑台9上安装有主轴架10和与主轴架10相配的用于装夹胶辊的尾架11,主轴架10中安装有驱动主轴7转动的主轴电机;所述的砂轮滑台8上安装有砂轮主轴架6,砂轮主轴架6上安装有驱动砂轮转动的砂轮电机,砂轮主轴架6中的砂轮主轴支承在动静压轴承中。在床身12上还安装有分别检测主轴滑台9原始位置和极限位置的两个位置传感器4。在床身12一侧安装的伺服驱动器2与对应的数字式横向交流伺服电机及数字式进给交流伺服电机相连,变频调速器3与对应的主轴电机和砂轮电机相连。
具体实施时,自动上下料机构5可自行设计,也可采用图1左侧所示的机构加以实现,其中胶辊从储料斗中滑落后可再由夹持机构(主要由气缸组成)送入主轴架10和尾架11之间,通过尾架11上的顶针夹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78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