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插用钵育秧盘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7985.5 | 申请日: | 2008-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33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萍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 平 |
地址: | 225009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插用钵 育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育秧工具,特别涉及可适用于插秧机械的育秧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钵育秧盘,包括本体,本体上纵横设有若干杯形的钵穴,钵穴底部设有透水孔,相邻钵穴之间相互隔离;其可用于育秧,育秧时,将钵育秧盘平铺在潮湿的苗床表面,在钵穴中撒入营养土至适当高度,再撒入稻种,然后在表面进行适当覆盖,经若干天的保温、保湿、通风管理后,从钵穴中长出的秧苗达到一定高度,此时,可以进行人工抛秧作业。由于相邻钵穴之间相互隔离,使得不同钵穴之间的秧苗无根系相连,抛秧时,各钵穴之间的秧苗容易分散开,秧苗根系无损伤,其缓苗期短;但是这种结构的钵育秧盘只能适用于人工抛秧,其抛秧的均匀度及深浅难以得到可靠保证,此外,人工作业的速度慢,效率低下。
目前,适合插秧机用的秧苗在育秧时是连成一片的,否则,送秧机构不能正常工作,秧苗与秧苗之间的根系相互穿插,在机插时,插秧机的插秧机构将秧苗的根系直接撕扯分离,导致秧苗根系受损。插秧机插秧伤秧根造成的缓苗期长的问题,是目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插用钵育秧盘,使育出的秧苗适合于机插,且秧根损伤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机插用钵育秧盘,包括本体,本体上纵横设有若干杯形的钵穴,钵穴底部设有透水孔,横向相邻钵穴之间经横向槽相连,纵向相邻钵穴之间经纵向槽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育秧时,由于有横向槽和纵向槽相连,使得秧根从一个钵穴中向相邻钵穴中延伸,这样,可使秧苗连成一片,在机插时,插秧机构可轻易将不同钵穴之间的秧根相分离,秧根撕扯断裂的情况比较少,秧苗的缓苗期短,更容易成活,同时,保证秧苗的行距和株距疏密一致,通风良好,并最终提高水稻产量。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水稻钵育苗实现机插的问题,其插秧速度快,效率高;本实用新型专用于机插用钵育秧苗的育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视图。
其中,1纵向槽,2横向槽,3本体,4钵穴,5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机插用钵育秧盘,包括本体3,本体3上纵横设有若干杯形的钵穴4,钵穴4底部设有透水孔5,横向相邻钵穴之间经横向槽2相连,纵向相邻钵穴之间经纵向槽1相连。这种钵育秧盘可采用压塑方式制成,其长宽尺寸、及钵穴数目可根据插秧机的不同型号而作相应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萍,未经王玉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79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阴棚、阳棚组合而成的多功能温室大棚
- 下一篇:园艺剪的省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