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通道烘干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8265.0 | 申请日: | 2008-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23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许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海燕 |
主分类号: | F26B11/04 | 分类号: | F26B11/04;F26B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5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通道 烘干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烘干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双通道烘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双通道烘干机,它含有复合式筒体、进料管、出料装置、出风管和传动装置。复合式筒体由外筒体和内筒体同心套装而成,外筒体和内筒体的内壁上分别设有螺旋式扬料板。进料管设置在复合式筒体的前端,出料装置位于复合式筒体的后端,该装置的底部设有出料管,出风管设置在该装置的上方。复合式筒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的传动轮安放在传动装置的托轮上。工作时,复合式筒体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进行转动,高温热风从复合式筒体的前端进入其内部,物料在螺旋式扬料板的作用下被扬起在下落的过程中与高温热风进行热交换,随着复合式筒体的旋转,物料逐渐被螺旋式扬料板推向出料装置,最后从出料装置的出料管排出机外。由于复合式筒体的旋转是通过传动装置的托轮与复合式筒体的传动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实现的,因此当烘干机内的物料较多时,复合式筒体的传动轮与托轮之间常常发生打滑现象,导致物料不能与高温热风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这严重影响了烘干机的烘干效率。同时由于出风管设置在出料装置的上方,这使高温热风在复合式筒体的后端形成短路,造成在该局部内上下温度不均,这将影响烘干机的烘干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烘干效率高的双通道烘干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双通道烘干机,它含有复合式筒体、进料管、出料装置、出风管和传动装置,复合式筒体由外筒体和内筒体同心套装而成,外筒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传动轮,传动装置含有电机和托轮机构,托轮机构由托轮支架、托轮和托轮轴构成,托轮设置在托轮轴上,托轮轴设置在托轮支架上,电机与托轮轴的一端相联,外筒体外表面上设有的传动轮安放在传动装置的托轮上,所述外筒体上的传动轮为复合轮,它为大齿轮和大光轮合为一整体的结构形状,所述托轮为与传动轮相配的小齿轮和小光轮合为一整体的结构形状,所述出料装置由壳体和出料管构成,壳体由内空的圆台体和圆锥体组合而成,出料管设置在壳体的下方,壳体的圆台体一端位于复合式筒体的后端,壳体的圆锥体的锥顶与所述出风管相通联,进料管穿过出料装置的壳体、其内端位于复合式筒体的内筒体中、其外端位于出料装置壳体的外侧。
所述内空的圆台体和圆锥体组合而成的出料装置的壳体,在该壳体内设有均流器。
所述均流器为内空的圆锥体结构形状。
由于复合式筒体外表面上的传动轮以及托轮均为齿轮和光轮合为一整体的复合轮,工作时电机带动托轮转动,托轮上的小齿轮带动传动轮上的大齿轮转动,从而使复合式筒体转动,因此烘干机在作业过程中不论其内的物料有多少,复合式筒体总会在电机带动下正常旋转,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依靠摩擦力使复合式筒体旋转而产生的打滑现象的发生,这提高了烘干机的烘干效率;由于出料装置的壳体由内空的圆台体和圆锥体组合而成,且出风管与圆锥体的锥顶相通联,这样避免了高温热风在复合式筒体的后端形成短路造成在该局部内上下温度不均的现象发生,这将有利于烘干机烘干效率的提高;由于在出料装置的壳体内设有均流器,复合式筒体后端内部的高温热风受均流器的阻挡,这既使复合式筒体后端内部保持较高温度、又能减少热量的散失而节约能源;由于进料管设置在复合式筒体的后端,这样使内筒体内的物料前进方向与高温热风前进的方向相反,有利于物料与高温热风的热交换,从而提高烘干机的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双通道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风口,2.外筒体,3.大齿轮,4.大光轮,5.螺旋式扬料板,6.螺旋式扬料板,7.内筒体,8.圆台体,9.进料管,10.出风管,11.均流器,12.圆锥体,13.出料管,14.基座,15.电机,16.小光轮,17.小齿轮,18.托轮轴,1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双通道烘干机含有复合式筒体、进料管9、出料装置、出风管10和传动装置。复合式筒体由外筒体2和内筒体7同心套装而成,外筒体2和内筒体7的内壁上分别设有螺旋式扬料板6和5。外筒体2的外表面上设有传动轮,该传动轮为复合轮,它为大齿轮3和大光轮4合为一整体的结构形状。传动装置设置在基座14上,传动装置含有电机14和托轮机构。托轮机构由托轮的支架18、托轮和托轮轴17构成。托轮为与传动轮相配的小齿轮17和小光轮16合为一整体的结构形状。托轮设置在托轮轴18上,托轮轴18设置在托轮的支架19上,电机14与托轮轴18的一端相联。外筒体2的外表面上设有的传动轮安放在传动装置的托轮上,即传动轮的大齿轮3与托轮的小齿轮17相啮合、传动轮的大光轮4由托轮的小光轮16支撑。出料装置由壳体和出料管13构成,壳体由内空的圆台体8和圆锥体12组合而成。出料管13设置在壳体的下方,壳体的圆台体8的一端位于复合式筒体的后端,壳体的圆锥体12的锥顶与出风管10相通联。进料管9穿过出料装置的壳体、其内端位于复合式筒体的内筒体7中、其外端位于出料装置壳体的外侧。为保持复合式筒体后端内部有较高的温度和减少热量的散失而节约能源,在壳体的内设有均流器12。均流器12可为内空的圆锥体结构形状。工作时,电机15带动托轮转动,托轮上的小齿轮16带动传动轮上的大齿轮3转动,传动轮带动复合式筒体转动,这样烘干机在工作过程中不论其内的物料有多少,复合式筒体总会在电机15带动下正常旋转,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依靠摩擦力使复合式筒体旋转而产生的打滑现象的发生,这提高了烘干机的烘干效率。出风管10与出料装置的圆锥体12的锥顶相通联,这避免了高温热风在复合式筒体的后端形成短路造成在该部分内上下温度不均的现象发生,这有利于烘干机烘干效率的提高。在出料装置的壳体内设有均流器11,使高温热风受其阻挡,这既保持了复合式筒体后端内部较高的温度、又能减少热量的散失而节约能源。进料管9设置在复合式筒体的后端,这使高温热风前进的方向与内筒体7内的物料前进方向相反,有利于物料与高温热风的热交换,从而提高烘干机的烘干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海燕,未经许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82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