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近式电子制动灯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38305.1 | 申请日: | 2008-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22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梁战飞;丁淑兰;徐俊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44 | 分类号: | B60Q1/44;H03K17/6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近 电子 制动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灯开关。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灯是向车辆后方其他使用道路者表明车辆正在制动的灯具。
当前汽车上使用的制动灯开关大多采用顶杆结构,顶杆的移动带铜制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开关功能。针对这一结构形式,在开关使用过程中,存在有机械磨损,铜制触片的强度会逐渐降低,导致接触电阻增大,容易烧蚀,从而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以非接触的形式实现导通的接近式电子制动灯开关,以消除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
以制动踏板和固定设置在制动踏板的感应作用范围以内的感应电极片构成制动感应信号发生电路,由制动踏板在感应电极片上产生的感应信号依次经感应信号检测电路、信号放大驱动电路和开关电路,输出制动灯电源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感应信号检测电路是由三极管VT1其及外围元件构成的射频振荡电路,所述感应电极片设置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
所述信号放大驱动电路是将所述三极管VT1发射极输出的射频电压信号经由二极管VD1、VD2检波后成为直流控制信号。
所述开关电路为三极管VT2,所述信号放大驱动电路输出的直流控制信号作为三极管VT2的基极控制信号,以所述三极VT2的集电极输出作为制动灯电源信号输出。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是以非接触的形式实现导通的接近式电子制动灯开关,彻底消除了机械磨损,消除了机械影响,使用寿命不再受到机械磨损的限制,使用精度高。
2、本实用新型以制动踏板和固定设置在制动踏板的感应作用范围以内的感应电极片构成制动感应信号发生电路,信号检测方式简单、可靠,易于实现。
3、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感应电极片设置为封闭的结构,提高其防水和防尘效果,以保证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感应电极片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方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1 感应电极片、2 电路板组件、3 金属外壳、4 底座。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感应电极片1配合其电路板元件2及金属外壳3固定设置在底座4上,金属外壳3可以采用压铸铝合金材料,通过滚铆的方式与塑料材质的底座进行连接,结构封闭,防尘、防水性能好。
参见图2、图3,本实施例是以制动踏板和固定设置在制动踏板的感应作用范围以内的感应电极片构成制动感应信号发生电路,由制动踏板在感应电极片上产生的感应信号依次经感应信号检测电路、信号放大驱动电路和开关电路,输出制动灯电源信号。
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相应结构形式也包括:
感应信号检测电路是由三极管VT1其及外围元件构成的射频振荡电路,感应电极片设置在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作为探测器。
信号放大驱动电路是将所述三极管VT1发射极输出的射频电压信号经由二极管VD1、VD2检波后成为直流控制信号。
开关电路为三极管VT2,所述信号放大驱动电路输出的直流控制信号作为三极管VT2的基极控制信号,以所述三极VT2的集电极输出作为制动灯电源信号输出。
在没有其他导体接近感应电极片时,VT1组成的振荡电路正常振荡,此时三极管VT1发射极输出的射频电压信号经二极管VD1、二极管VD2检波后成为直流控制信号,该信号使三极管VT2导通,制动灯端无电源输出。
如图2,在制动时,司机踩下制动踏板,制动踏板接近感应电极片,由于感应电极片加有电压,制动踏板就会受到静电感应而产生极化现象。制动踏板越靠近感应电极片,感应电极片上的电荷就越多。由于感应电极片的静电电容C=Q/U,所以电荷的增多使电容C随之增大,从而又使振荡电路的振荡减弱。当振荡减弱到经过二极管VD1、二极管VD2输出的电压不足以使三极管VT2导通时,制动灯通电点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83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携车架束带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载流式可调整体吊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