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化用隔爆潜水污水电泵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8623.8 | 申请日: | 2008-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32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云;孙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正汉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8 | 分类号: | F04D13/08;F04D29/58;F04D29/24;F04D29/42;F04D29/02;F04D29/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22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化 用隔爆 潜水 污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石化工业要求有d II BT4隔爆等级的污水集排场合的石化用隔爆潜水污水电泵,属于潜水污水电泵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石化行业对产品的安全要求较高,目前使用的都是泵与电机各自为单独产品,通过联轴器连接后形成工作泵组。形式有立式、卧式、液下式、自吸式等多种。采用的电机为普通防爆电机,电机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以保证运行时电机表面温度不会超过规定值,因而一般须建泵房,电机置于较开阔的空间。这样就会占据不小的地面面积。而且运行时对周围会形成一定的噪声污染。另外,由于电机直接置于可爆炸的混合空气中,安全性相对差些。由于电机与泵非同轴,而是通过联轴器连接传递功率,因而泵组效率稍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石化用隔爆潜水污水电泵,旨在能使设备进入地下水中工作,减少占地,降低噪声污染,提高安全可靠性,减少用户的一次性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结构包括防爆潜水电机、冷却水套、机械密封、导管、进水节、转轴、密封环部位、叶轮、泵盖、泵壳、介质入口、介质出口;其中具有d II BT4防爆等级的潜水电机1通过进水节与泵壳相连接;叶轮固定于转轴上,泵壳与泵盖组成泵工作腔,转轴与进水节的动静间隙处有机械密封,导管接入冷却水套。叶轮与泵壳间设防止泄漏的密封环部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设备相比,由于采用了专门设计的有d II BT4防爆等级要求的潜水电机,从而使泵组可由地面转入水下运行,节省了用户建造泵房的一次性投资,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设备运行对周围的噪声污染。
由于电机与泵设计成同轴运转,从而提高了泵组的运行效率,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用户的运行成本。
由于电机潜入水中工作,且其外壳由冷却水套罩住,进行强制水循环冷却,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机的防爆可靠性。
由于采用了干式电泵中间进水方式,从而提高机械密封的运行可靠性与寿命,降低了用户的运行维护成本。
对叶轮与泵壳的防止泄漏的密封环部位,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结构方案,从而使泵的防爆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整体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1是防爆潜水电机、2是冷却水套、3是机械密封、4是导管、5是进水节、6是转轴、7是密封环部位、8是叶轮、9是泵盖、10是泵壳、11是介质入口、12是介质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1,其结构包括防爆潜水电机1、冷却水套2、机械密封3、导管4、进水节5、转轴6、密封环部位7、叶轮8、泵盖9、泵壳10、介质入口11、介质出口12;其中具有d II BT4防爆等级的潜水电机1通过进水节5与泵壳10相连接;叶轮8固定于转轴6上,泵壳10与泵盖9组成泵工作腔,转轴6与进水节5的动静间隙处有机械密封3,导管4接入冷却水套2。叶轮8与泵壳10间设防止泄漏的密封环部位7。
所述的密封环部位7采用泵壳与叶轮上同时加口环的方法,泵壳口环与叶轮口环,泵壳口环为静止零件固定于泵壳上,叶轮口环固定于叶轮上,随叶轮一起旋转为动零件,这两个口环处的径向间隙在0.15~0.6毫米;叶轮与泵壳,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造,泵壳口环不再使用金属类材料,而是与叶轮口环一样,同时采用非金属类材料(材料有聚四氟、进口赛龙、石墨、聚胺脂)制造。
本发明的电机经专门设计,为具有d II BT4防爆等级要求的潜水式电机,使这种潜水污水电泵可适用于石化行业有防爆要求的场合使用(对其它行业的类似场合亦可使用)。电机外表加装了冷却水套,部分泵送的介质由导管引入,对电机表面进行强制冷却,从而保证电机表面的温度在设计数值以下,达到防爆电气设备表面最高温度限值的要求。
工作时,为阻止外部介质通过转轴6与进水节5的动静间隙处向电机腔泄漏,采用了机械密封3。泵送的介质一部分通过导管4引入冷却水套2对电机外壳进行强迫冷却,保证电机的热量能及时散发。防爆潜水电机1产生的旋转动力,通过转轴6带动叶轮8高速旋转,介质通过介质入口11被吸入叶轮8,通过叶轮8的高速旋转作用,介质获得能量后被抛出叶轮8,进入由泵壳10与泵盖9组成的泵工作腔内,并进行能量转换(将介质动能转变成压力能)后,由介质出口12排出,从而完成泵的全部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正汉泵业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正汉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86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客车中央集控式方向盘
- 下一篇:具有光角变色效果的刮刮膜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