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旁压式起重量限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9365.5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07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徐炳方;王益丰;缪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常欣电子衡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58 | 分类号: | B66D1/5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荷英 |
地址: | 2130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旁压式起 重量 限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具体为一种旁压式起重量限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葫芦起重机一般装有起重量限制器。目前,普遍使用的旁压式起重量限制器主要由定位轮、弹性体、传感器、固定柱、压板、压紧螺栓等零件组成。两固定柱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弹性体两侧,压板两端穿接在两固定柱上,通过螺母压紧在弹性体上。这种结构由于固定柱承受着重物带给绳索的巨大反作用力,受力不均,压紧螺栓易受损变形,致使零件断裂或失效,造成电动葫芦设备的损坏和人身事故;必须通过加大整体体积来增加强度,因此耗材多,价格高,并安全性较差,安装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价格低、安装方便的旁压式起重量限制器。
本实用新型旁压式起重量限制器,含有压头、弹性体和压板,弹性体内封装有传感器,有一个套接在弹性体的中部并通过螺钉固定的“U”形螺栓,压板两端穿接在“U”形螺栓上,并通过螺母压紧在弹性体的一侧,压板与弹性体之间形成压紧索道。
使用时,用“U”型螺栓和压板把弹性体固定在电动葫芦的绳索上,利用绳索张力使传感器受载,张力的大小可以判定该设备是非超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性体底侧设有对“U”形螺栓的定位槽;所说压头和弹性体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用“U”形螺栓取代固定柱式结构,充分利用U”形结构,使受力支撑点延伸至弹性体的外围,螺栓整体均匀受力。本限制器巧妙的结构设计可使整体结构缩小,减少耗材,制造成本降低,且使用方便,只需将绳索端部穿过压板与弹性体之间的索道即可,特别适用于1-10t电动葫芦作为过载保护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弹性体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其中:1为弹性体,2为压头,3为“U”形螺栓,4为压板,5为螺母,6为钢丝绳,7为螺钉,8为限位条,9为定位槽,10为封装体,11为压紧索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旁压式起重量限制器,包含弹性体1、弹性体1两端同侧的压头2、压板4、“U”形螺栓3,其中,压头2和弹性体1为一体结构;弹性体1内部安装有传感器,外面有封装体10封装;弹性体1底部开有定位槽9,“U”形螺栓3通过定位槽9垂直套接在弹性体1的中部,并采用限位条8通过螺钉7将“U”形螺栓3固定于弹性体1上,限制其移位、晃动;压板4通过“U”形螺栓3安装在弹性体1的一侧,并采用双螺母5连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两端的压头2,压板4与弹性体1上分别设有弧形槽,压板4与弹性体1一侧的弧形槽组成压紧索道11。
使用时,用“U”型螺栓3和压板4把弹性体1固定在电动葫芦的钢丝绳6上,钢丝绳6从压头2的弧形槽穿入压紧索道后从压头2的弧形槽穿出,形成“V”形结构。当吊起重物时,利用绳索张力使弹性体受载,传感器产生应形;传感器一般由四片电阻应变片组成平衡电桥,空载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无电压信号输出,受力后,产生与载荷成比例的电压信号,通过信号放大,在数字电压表上显示重量,判定该设备是非超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常欣电子衡器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常欣电子衡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93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J型叉车门架型钢
- 下一篇:四卷筒抓斗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