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涌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9411.1 | 申请日: | 200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65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束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创捷防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7/12 | 分类号: | H01C7/12;H02H9/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016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电压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防雷击功能、带状态指示的电涌保护器。
背景技术
电涌保护器是一种常用的低压保护器件,在正常情况下,它处于高阻抗状态,而一旦线路因雷击或其它原因出现电涌时,它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将雷电流或过电压通过接地线引入大地,以此来保护线路上的设备。当电涌保护器因各种原因导致劣化,此时电涌保护器内压敏电阻器会激剧发热,从而使电涌保护器内的脱扣装置动作,使电涌保护器与线路脱离,防止电涌保护器“短路”,使线路事故扩大化。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现市场上早已出现各式结构的电涌保护器,但均为单独脱扣装置;为实现电涌保护器较高通流能力,只能将多片压敏电阻器并联后再与单一脱扣装置连结,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以下弊端:(1)多片压敏电阻器并联在一起后,只要其中一片劣化,就造成脱扣装置动作,使电涌保护器与线路脱离,而在使用现场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零时间切换,从而使被保护设备处于非保护状态;(2)单一脱扣装置需兼顾通流能力与脱扣能力,使得电涌保护器通流能力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本专利产品可很好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设计一种结构,可达到热脱扣装置多片并联,且可提高电涌保护器通流能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立多个独立热脱扣装置;为实现以上技术:一种电涌保护器,包括有外壳、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压敏电阻、弹性簧片,在外壳有用固定螺丝固定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压敏电阻的两引脚分别焊接第二电极和弹性簧片,弹性簧片一端与第一电极铆接,弹性簧片另一端焊接于压敏电阻的一引脚上。
所述的电涌保护器设置有至少2个压敏电阻和至少2个弹性簧片。
所述的外壳上开有透明视窗。
所述的弹性簧片的另一端涂抹红色,构成警示标记。
所述的外壳为阻燃塑料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多路并联脱扣装置,便于提高产品通流能力;(2)具有后备保护功能,可使发生老化或有故障压敏电阻器单独脱离,而不影响内部其他保护回路正常工作;(3)制作工艺便捷、质量可靠,提升了电涌保护器的保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 2.第一电极 3.第二电极 4.压敏电阻 5.弹性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涌保护器,包括有外壳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在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设置有压敏电阻4、弹性簧片5,在外壳1有用固定螺丝固定的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压敏电阻4的两引脚分别焊接第二电极3和弹性簧片5,弹性簧片5一端与第一电极2铆接,弹性簧片5另一端焊接于压敏电阻4的一引脚上。
弹性簧片5一端与被螺丝固定在外壳1的第一电极2铆接,另一端呈弧形,与压敏电阻4的引脚通过低温焊锡焊接,该弧形端表面涂抹成红色,电涌保护器设置有至少2个压敏电阻4和至少2个弹性簧片5。
如图2和图3所示,正常使用时,当电涌保护器遭受雷击或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劣化时,电涌保护器内压敏电阻器会激剧发热,从而使电涌保护器内的某个脱扣装置率先动作并发出报警,随着时间推移剩余脱扣装置逐一断开,为故障处理争取了时间;同时因有多个脱扣装置,方便了压敏电阻器多片并联,可大幅度提高电涌保护器通流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创捷防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创捷防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9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
- 下一篇:多分部电机控制的线材加工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