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用的罐体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39617.4 | 申请日: | 2008-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47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周祥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塬燚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B65D90/3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012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尤其是一种运输黄磷的罐式集装箱的罐体。
背景技术
罐式集装箱是由端框及支架、底架、罐体、人孔、进料口、出料口等组成。装载危险品的罐式集装箱还需增加安全阀或者放空阀。集装箱的宽度及高度由集装箱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r 1413-1998;1dt ISO 668;1995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给以规范与限定。罐体顶部需要安装的人孔、进料口及下部出料口(有些罐式集装箱。出料口安装在上部)等附件影响罐体垂直(长轴)高度,而其水平宽度(短轴)尺寸由框架宽度限定。运输过程中的物料时,有的物料需要熔化成液体形态进行罐装,在运输过程中凝结固体,在卸料时需要再次将物料熔化成液体形态,一般采用的外加加热装置来对物料进行加热,通常使用电加热装置,使用麻烦而容易对物料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集装箱罐体按具有加热装置,不能对物料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加热装置的集装箱罐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具有罐壳,在罐壳的表面上设置有安全阀,在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加热装置为分布在罐体底部的高温蒸汽加热器或者为加热电阻,采用高温蒸汽加热器在罐体灌料时连接上高温蒸汽管,通过蒸汽对罐体内进行加热。一般的企业都采用的是蒸汽加热设备,都有蒸汽加热管道,能够很方便的使用,也可使用加热电阻加热,需要在灌料和卸料时接通电源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安全阀是设置在罐壳的顶部的2个压力释放阀,压力释放阀是一种全启式内装安全阀,安全阀能在罐体内压力过高时迅速释放压力,降低管内压力维持在安全值以内,避免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罐体安装有加热装置可以简化某些物料罐装和卸载的,同时能过提高罐体的安全性能,此类罐体不仅可以是使用在罐式集装箱中,还可以用于罐式火车或槽罐汽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B剖面图。
图中1.罐体壳体,11.溢流盒II,12.溢流盒I,111.进气阀口,112.温度计,113.进水阀口,114.进出料阀口,121.出气阀口,122.安全阀,123.人孔,13.加热蒸汽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罐体壳体1采用的圆筒形状,罐体壳体1采用的316L钢材,在罐体壳体1两端是外凸的圆形封盖,在罐体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盒I12和溢流盒II11,在溢流盒I12中设置有2个安全阀122、人孔123和出气阀口121,在溢流盒II11中设置有进出料阀口114、温度计112、进气阀口111和出水阀口113,如图4所示的安全阀122密封安装在罐体壳体1表面上,在罐体壳体1底部的安装有加热蒸汽管13。人孔123是用于罐体内部维护和维修时人员进出罐体的通道,如图3所示进出料阀口114是用于进行物料卸载和罐装使用的,进出料阀口114通过管道通入罐体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罐体壳体底部的加热蒸汽管13可用加热电阻代替。
本实用新型的罐装方法:先将黄磷和水加热成溶液通过泵抽经进出料阀口114送到罐体内部,在罐体底部的加热蒸汽管13中通入高温蒸汽对罐体加热直至黄磷与水混合溶液体积占这个罐体的95%时停止灌料,关闭进出料阀口114,在通过进气阀口111向罐体中通入氮气排出罐体内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中的卸料方法:在运输过程中,黄磷因温度降低冷却成固体在罐体下部,上层为水层,卸料时先向加热蒸汽管13中通入高温蒸汽对罐体底部的黄磷进行加热,使黄磷与上层水层进行混溶后,通过管道将黄磷和水的溶液抽出罐体。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塬燚,未经陈塬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396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