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形锂电池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0167.0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91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东;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2;H01M10/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009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形 锂电池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具体涉及一种方形锂电池组件,适作为电动自行车等的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由于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电容量较大、充电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各类数码、通讯产品上。将锂电池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大容量、高电压的交通工具上时,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因而会将多个电芯(正、负极片、正、负极耳、隔膜叠层构成)串联后装入电池盒内,由电池盒上引出电极端,用于充放电,该一串联电芯便构成了电池组件。
由于电池组件在充发电后会发热,并伴随有膨胀的现象,各极片间的间距发生变化,使得电池组件的稳固性下降,而电池盒又无法做到完全与电池组件紧配合,因此使锂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性下降,反复使用率下降,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正常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为提高对电池组件的稳固性,常会使用绝缘胶带对组件进行捆扎,即在电池组件的四周外围缠绕多道胶带,这种简易的加固方式必定存在一些问题:①由于普通的胶带都是由塑料制成的,且通过粘合的方式固定,因此其牢固度较差,使得捆扎得到的电池组件稳定性有限,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带有剧烈的颠簸和振动,因此极易出现胶带松垮或是断裂等情况,影响锂电池的正常使用,甚至引发安全隐患;②胶带具有一定伸展性,电池组件发热膨胀后,胶带随之被拉伸,发生变形,因而对电池组件的紧固效果较差。由此,目前的电池组件的结构存在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必要,以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方形锂电池组件,使用该结构的电池组件,可增加电池组件的稳定性,提高循环性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形锂电池组件,包括复数个电芯叠加构成电芯组,以及与所述电芯组连接的一电极引出电路板,所述电芯组外侧环设有捆扎结构,所述捆扎结构包括两块夹板及至少一组捆扎件,所述夹板与所述电芯平行布置,且分设于电芯组的两侧,并经所述捆扎件连接两夹板,构成夹板内侧壁与对应侧所述电芯的外侧壁紧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芯通常由极片、极耳及隔膜叠层构成,多个电芯串联构成电芯组,其充放电引出端与电极引出电路板连接后经极柱引出电池盒,所述捆扎结构环设于电芯组外,通过两侧夹板与捆扎件的配合,使夹板对电芯组起到向内侧夹紧的作用,夹板的内侧壁与电芯组最外侧的电芯外侧壁保持紧配合,限制电芯组在充放电时向外膨胀,以保证电芯组的稳固性,从而提高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低温性能等,延长锂电池的正常使用寿命。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捆扎件由2条金属带构成,分布于所述夹板的两侧,其端部分别与对应端的夹板侧边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夹板两侧边上,对应于所述金属带捆扎位处分别设有容纳金属带的凹槽,该凹槽深度与所述金属带厚度相匹配,以便于金属带的捆扎定位,增强稳定性。
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每一组所述捆扎件由2根金属杆构成,分布于所述夹板两侧延伸至所述电芯组的外侧,其两端轴向设有螺孔,所述夹板近侧边处设有与螺孔配合的固定孔,两者经螺栓固定连接。
再一种技术方案是,包括两组所述捆扎件,每一组捆扎件由2根金属杆构成,两两分布于所述夹板的顶端与底端,每一所述金属杆端部轴向设有螺孔,所述夹板顶、底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电芯组的外侧,近端部设有与螺孔配合的固定孔,两者经螺栓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板上设有至少一凹陷结构,该凹陷结构的内侧面与所述电芯的外侧壁紧配合;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夹板外表面向外空起设有加强筋。利用上述两种夹板结构,可提高夹板的刚性,以保证夹板对电芯组的夹紧力。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利用夹板与捆扎件构成的捆扎结构,保持与电芯组的紧配合,锁紧电芯组,避免电芯在充放电时因膨胀而发生极片间距变化,提高电芯的稳固性,进而可提高整个电池组件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延长反复使用寿命;
2、在夹板上设置凹陷或是突起的加强筋,以提高夹板的抗变形能力,增强对电芯组的捆扎力,保证电池组件工作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电极引出电路板未画出);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电极引出电路板未画出);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5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0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