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汽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0435.9 | 申请日: | 200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22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沈雪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雪琴 |
主分类号: | F22B1/16 | 分类号: | F22B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蒸汽发生装置是采用煤或者燃油作燃料,通过加热管、产生蒸汽,再加以利用,这种装置通称为锅炉,其缺点是能耗大,热效率低、预热时间长、装置笨重,体积大。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热管或以燃油为能源的蒸汽发生器,除装置体积大为缩小外,其能耗、热效率等均存在上述问题,且不能产生110度以上的高温蒸汽,因而往往不能适应生产生活上的需要,限制了其使用的场合和范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快速、高效、节能、结构简单、体积小的蒸汽发生器。它包括发生器水箱、进水口、蒸汽口、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为U型管束加热装置,U型管束加热装置装有高温导热油,高温导热油为加热源。U型管束加热装置端部设有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发生器水箱上设有压力表和安全阀,所述压力表和安全阀位于蒸汽口两侧。发生器水箱上设有人孔,所述人孔位于发生器水箱的上部、蒸汽口的一侧。发生器水箱上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位于蒸汽发生器水箱的一端。发生器水箱上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蒸汽发生器水箱低部。进水口连接止回阀、给水泵、水箱。
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节省能源,体积小,便于安装等特点,并且具有卫生和无污染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卧式蒸汽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卧式蒸汽发生器U型管束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3是立式蒸汽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发生器水箱、2:进水口、3:蒸汽口、4:加热装置、5:U型管束加热装置、
6:高温导热油、7:导热油进口、8:导热油出口、9:压力表、10:安全阀、11:人孔
12:液位计、13:排污口、14:止回阀、15:给水泵、16: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方便、快速、高效、节能、结构简单、体积小的蒸汽发生器。它包括发生器水箱1、进水口2、蒸汽口3、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为U型管束加热装置5,U型管束加热装置5装有高温导热油6,高温导热油6为加热源。U型管束加热装置5端部设有导热油进口7和导热油出口8。发生器水箱1上设有压力表9和安全阀10,所述压力表9和安全阀10位于蒸汽口3两侧。发生器水箱1上设有人孔11,所述人孔11位于发生器水箱1的上部、蒸汽口3的一侧。发生器水箱1上设有液位计12,所述液位计12位于蒸汽发生器水箱1的一端。发生器水箱1上设有排污口13,所述排污口13位于蒸汽发生器水箱1低部。进水口2连接止回阀14、给水泵15、水箱16。
本蒸汽发生器是以高温导热油作为加热源,采用U型管束加热装置,高温导热油流过管内时释放热量,加热蒸汽发生器内的水产生饱和蒸汽,从而实现对外供汽目,本产品采用导热油可根据实际工况连续或间隙产汽,是非直接火焰加热的设备,比蒸汽锅炉安全可靠,节约投资,由于可利用其剩余热量,故节约能源,节省开支。
本蒸汽发生器结构紧凑,安装、清理和维修非常方便,环保性能优于蒸汽锅炉,无烟尘排放,无会渣产生,配套辅机仅有一台给水泵,其操作极为简单,使用非常方便,由于与有机载体加热炉配套使用,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高温媒介,同时又能为用户提供需用的蒸汽、热水,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其操作方法是:
1、连续操作:加压泵注水,次第一次注水前,先打开放空阀由加压泵经过旋启式止回阀再经截止阀向蒸汽发生器注水,注水的液体必须高于传热管束以上50mm,关闭放空阀。随后再开启加热炉输出的导热油阀门,热油从下位进油,上位出油,再返回加热炉;其加热的热量大小由导热油进口阀给以控制,蒸汽发生后,又蒸汽出口送至蒸汽分配罐,以便对各需用的蒸汽设备进行分配供汽,另外蒸汽分配器罐又起到了缓冲作用。
在操作中应注意液位控制,在液位计上标出正常液体及最低最高液位,正常液位以管束上50mm处正负50mm,连续操作时须保持正常液位。蒸汽发生器设备在操作或停工初期不能随意打开人孔、排污阀、动火、敲击,停用后,必须将蒸汽发生器内的蒸气放空至大气压,一面发生危险,蒸气分配罐必须设置排冷凝液的专用官线,并通至安全可靠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雪琴,未经沈雪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04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斜装推力器进行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的方法
- 下一篇:稳压变光氙气增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