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床上零件加工的内孔夹紧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0519.2 | 申请日: | 200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47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芝;赵义顺;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12 | 分类号: | B23Q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床 零件 加工 夹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床用部件,特别是一种用于车床上零件外圆加工,内孔装夹定位的专用夹紧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车床特别是数控车床被广泛用于加工盘类或轴类零件。在加工这类零件时,有许多零件需用端面及内孔作为定位夹紧面来进行外圆、端面、螺纹及轴向切断成多件垫片零件等的切削加工,这种零件加工,特别是外圆、端面及螺纹等可以有许多传统的夹紧定位机构。但是,当零件需轴向切断成多件垫片的零件的加工,若采用传统的夹紧方式已不能满足其加工要求。在对这类零件进行装夹定位时,均采用人工手动夹紧,单件加工的形式进行。因此,劳动强度较大,零件加工辅助时间长,生产效率低。更重要的是,采用人工手动夹紧的方式,零件加工精度及零件尺寸的一致性不易保证,易产生废品及不合格零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用于车床上零件加工的内孔装夹的定位夹紧机构。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床上零件加工的内孔夹紧机构,包括一端与车床主轴连接,另一端伸入待加工零件内孔的法兰体;在主轴的内腔中设有拉杆,该拉杆的一端与位于主轴后部的油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套连接;连接套的另一端与伸入到法兰体内腔中的螺杆连接;螺杆带有T型卡环的另一端伸出法兰体的端面,螺杆的T型卡环的外圆卡在内撑套的内表面环槽中;内撑套的内表面为带有摩擦自锁的长锥面,该长锥面与法兰体的外部摩擦自锁的长锥面紧密配合,内撑套的外表面为待加工零件内孔的支撑面,内撑套受螺杆的T型卡环驱动作轴向移动。
装夹零件时,拉杆拉动螺杆作轴向移动,内撑套的内锥面与法兰的外锥面相配合,将内撑套均匀外撑压紧在零件的全长的内表面上,从而实现零件的涨紧,保证零件加工成垫片后仍能牢固地涨紧在定位夹具上。
本实用新型中,螺杆的一端带有T型卡环,在结构原理上可以卡在弹性内撑套的内表面环槽上,该内撑套上的两端等份开有弹性槽,内表面为摩擦自锁的长锥面并与法兰体一端外部的摩擦自锁的长锥面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拉杆与车床主轴后部的油缸相连接,通过液压泵站提供的压力油输入液压油缸内驱动活塞,带动拉杆及内撑套后移,使得弹性内撑套均匀外涨后牢固夹住零件内孔的内表面。内撑套的前端带有内部环槽,并和螺杆的T型卡环配装在一起,弹性内撑套在轴向力的作用下是通过装在机床主轴端部的法兰上的锥面实现的。为保证零件的轴向尺寸,在外锥法兰上设有定位面以保证零件切削加工的轴向尺寸精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夹具结构简单、可靠,所需的拉杆拉力可以从机床本身的液压系统或其他机械机构获得,根据不同的零件内孔大小确定夹具体内撑套的大小。因此,该机构适用范围广,保证加工零件的尺寸大小的一致性,缩短了零件加工的辅助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车床上零件加工的内孔夹紧机构,包括机床主轴1、拉杆2、连接套3、法兰体4、螺杆5、弹性内撑套6;法兰体4的一端伸入待加工零件7的内孔中,在主轴1内腔中设有与装在主轴1后部的油缸相连接的拉杆2,拉杆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套3与伸入到法兰体4内腔中的螺杆5相连,螺杆5的前端带有T型卡环,T型卡环的外圆可以卡在内撑套6的内表面环槽中,内撑套6的内表面为摩擦自锁的长锥面,该长锥面与法兰体4前端的摩擦自锁的长锥面紧密配合,内撑套6在螺杆5的T型卡环驱动下,通过拉杆2带动连接套3作轴向移动。弹性内撑套6在法兰体4的外部锥面作用下,实现弹性内撑套外圆面全长范围内的直径方向的均匀外撑,从而将零件7牢固地夹紧在弹性内撑套6的外圆面上。从而,零件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外圆加工或零件在挟持的全长范围内的分段切断加工,为保证零件加工长度的精度,在法兰体4的端面设有零件的轴向定位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床上零件加工的内孔夹紧机构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化,这些改进和变化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05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