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硅三相全控桥及散热装置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1521.1 | 申请日: | 200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80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陆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小荣 |
主分类号: | H01L25/07 | 分类号: | H01L25/07;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3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硅 三相 全控桥 散热 装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控硅整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硅三相全控桥及散热装置总成。
背景技术
晶闸管(Thyristor)又名可控硅,由于其产品在电路应用中的效率高、控制特性好、寿命长、体积小、功能强等优点,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以来,获得了迅猛发展,目前,已向高压大电流发展。可控硅应用中的散热问题,至关重要,特别在大功率可控硅的应用中,尤为如此。一般在应用中通过增大散热面积来加快热的散发,减少可控硅内部的积累热量,稳固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现今实际应用中十分需要大功率可控硅散热装置(片),但由于加工设备及技术等方面限制,按照传统的技术思路,不易生产出大型或较大型的、较为理想的结构形状的大散热面积散热装置(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可控硅应用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控硅三相全控桥及散热装置总成,以使其散热装置适合用于大功率的可控硅,且构造简单,结构紧凑,便于制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控硅三相全控桥及散热装置总成,包括共阴极组三只可控硅、共阳极组三只可控硅、上散热器、中散热器和下散热器,中散热器包括分立的中左散热片、中中散热片和中右散热片,中左散热片、中中散热片和中右散热片分别与共阴极组的三只可控硅一端和共阳极组三只可控硅一端贴紧固定相接,其特征在于,上散热器包括分立的上左散热片、上中散热片和上右散热片,下散热器包括分立的下左散热片、下中散热片和下右散热片,上左散热片、上中散热片、上右散热片、下左散热片、下中散热片和下右散热片上均设有翅片,上左散热片、上中散热片和上右散热片分别与三相共阴极组的三只可控硅另一端贴紧固定相接,下左散热片、下中散热片和下右散热片分别与三相共阳极组三只可控硅另一端贴紧固定相接。
所述上左散热片、上中散热片和上右散热片三者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下左散热片、下中散热片和下右散热片三者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上左散热片、上中散热片和上右散热片分别与共阴极组的三只可控硅另一端贴紧固定相接,均分别构成电路连接,所述下左散热片、下中散热片和下右散热片分别与共阳极组三只可控硅另一端贴紧固定相接,均分别构成电路连接。
所述上左散热片、上中散热片和上右散热片三者依次固定相连,构成电路连接,所述下左散热片、下中散热片和下右散热片三者依次固定相连,构成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控硅三相全控桥及散热装置总成,设计合理,构造简单,结构紧凑,性能优越,使用可靠。本实用新型打破传统的思路,采用较为小型简单的设备及相应技术,将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中的各散热片,制作成分立式构件,或可使用安装时再固定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散热器,使采用小型、简单的设备及技术即能生产较为理想的大功率可控硅散热装置(片)成为可能乃至现实。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便于维修和维护,并能够节约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控硅三相全控桥及散热装置总成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控硅三相全控桥及散热装置总成原理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1-共阴极组可控硅;12共阳极组可控硅;21-上左散热片;22-上中散热片;23-上右散热片;31-中左散热片;32-中中散热片;33-中右散热片;41-下左散热片;42-下中散热片;43-下右散热片;5-翅片。
下面结合附图和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小荣,未经陆小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1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基板为灯罩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封装结构
- 下一篇:双主丝主辅式三螺旋节能灯灯丝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