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1575.8 | 申请日: | 2008-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59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唐坤;张杰峰;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导向定位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中央处理器(CPU)是电脑运行的核心,现有的中央处理器通常是由一个插座电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而依据中央处理器的封装形式不同,插座电连接器的结构也不相同。现有的一种零插入力的中央处理器插座电连接器,其通常包括下层的基座及组装于基座上的盖体,在基座上,贯穿基座形成有若干成矩形阵列排布的端子收容通道,导电端子收容于这些端子收容通道内,其中上层盖体上对应于基座的端子收容通道形成有通孔。当中央处理器未插入该插座电连接器时上层基座的通孔与下层基座的端子收容通道相重合,则中央处理器的插脚能很容易地插入电连接器内,在中央处理器插入电连接器之后,通过拨杆推动上层盖体,带动中央处理器移动,以使中央处理器的插脚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接触,而形成电性通路。
然而现有的这种电连接器,通常是采用红外线焊接(Infra-Redsoldering)的方式焊接于电路板上,在红外线焊接的过程中,盖体与基座可能发生受热变形。而现有的盖体相对基座移动的过程中,仅仅通过盖体两侧的边框与基座两侧的凸块进行定位限定,一旦盖体或基座发生受热变形,则盖体与基座之间的定位效果不佳,可能影响受盖体驱动的中央处理器的插脚与电连接器端子的接触。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佳导向定位效果的电连接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基座、组装于基座上的盖体以及收容于基座内的导电端子,于盖体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凸块,在基座上对应前述定位凸块的位置形成有开槽,所述定位凸块收容于前述开槽,并可于开槽内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在盖体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凸块,在基座上对应前述定位凸块的位置形成有开槽,定位凸块收容于开槽内,则在盖体相对于基座移动的过程中,定位凸块于开槽内滑动,可增强盖体与基座之间的导向作用。另外,本实用新型基座的开槽为贯穿基座的槽孔,盖体下表面的凸块可突出于基座的下表面,则在将本电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上时,可以起到垫高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省略导电端子及焊锡球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省略导电端子及焊锡球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其包括基座10、组装于基座10上的盖体20、收容于基座10内的导电端子(未图示)以及拨杆30。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的基座10为矩形板状,其包括矩形承接区101及位于矩形承接区101一端的拨杆收容区102。在承接区101内贯穿承接区101形成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端子孔103。其中在承接区101的接近中心区域大致呈矩形排列形成有四个贯穿承接区101的矩形开槽104。自承接区101的左右两侧壁106的两端向外凸伸形成有两对凸台形卡块107,在两侧壁106的两对卡块107之间形成有一对定位块108。自拨杆收容区102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沿基座10横宽方向延伸的收容拨杆30的下收容槽100。
盖体20同样大致呈矩形板状,其包括矩形基部201及位于基部201一端的头部202。在盖体20的基部201上,与前述基座10的端子孔103对应形成有呈矩阵排列的贯穿盖体20的多个通孔203。自基部201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两个侧壁204,在每个侧壁204的内侧的靠近两端处,分别凹陷形成有一对凹槽205。于其中一个侧壁204的外表面的一端形成一个凹槽形卡扣部206,于该侧壁204的外表面的相对前述卡扣部206的另一端形成一限位部207。自基部201的下表面,接近中心区域凸伸形成有四个大致呈矩形排列的矩形定位凸块208。头部202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收容拨杆30的上收容槽209。
拨杆30包括驱动杆301和与驱动杆301相垂直的作动杆3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15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