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1731.0 | 申请日: | 200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67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朱自强;胡伦松;向兴海;公配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H01R13/11;H01R12/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结构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2008年2月6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1018039Y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及固定于端子座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端子座设有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的若干收容孔,所述导电端子为层状排列,其中,每一层的导电端子结构均相同,组装时,将每一层的导电端子一起压入端子座。然而,现有的某些电连接器标准出于对导电端子电性功能的考虑,会规定位于同一层的导电端子中,其中一个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后缩;此时,这种结构的电连接器会导致位于同一层的导电端子的结构存在差异,如果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导电端子安装方式,是必造成导电端子在冲压过程中裁切次数增加,从而导致流水线过长,制造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便于制造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端子座及固定于端子座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端子座包括安装面及贯穿安装面的收容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排列为一排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定位部、自第一定位部延伸的第一接触部及突出第一定位部的第一肩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定位部、自第二定位部延伸的第二接触部及突出第二定位部的第二肩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定位部至第一接触部的结构与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定位部至第二接触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第二定位部收容于收容孔内,所述第一、第二肩部均与端子座相抵压,其中,第二肩部延伸超出第一肩部且第二肩部突出于安装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定位部至第一接触部的结构与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定位部至第二接触部的结构相同,因此,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在制造过程中只需要一次裁切,方便制造;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肩部延伸超出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肩部,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在安装时可以分步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沿图1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安装于端子座内的后视图。
图7是第一、第二导电端子与料带相连且未被插入端子座之前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主要包括端子座1及固定于端子座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座1是由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端子座1包括主体部11及突出主体部11前表面110的对接部12。所述主体部11包括远离对接部12的安装面111(如图5所示)及贯穿安装面111的三排收容孔13。所述对接部12设有对接面121,所述收容孔13进一步向前延伸且贯穿对接面121,用以收容导电端子2。所述主体部11还设有位于收容孔13下方且突出于安装面111的三排抵压部14,其中,所述抵压部14均设有弧形配合面15,用以与导电端子2相抵压。
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为层状排列,其包括排列为一排的中间层及分别位于中间层上、下方的内层及外层。所述中间层的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1及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第一定位部211、自第一定位部211向前延伸的叉状第一接触部212、自第一定位部211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一弯折部213及自第一弯折部213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一焊接部214,为了便于第一导电端子21的安装定位,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自第一定位部211两侧向上突出的一对第一肩部215。所述第一焊接部214相对于第一弯折部213呈收缩状,其中,第一焊接部214的宽度小于第一弯折部213的宽度。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与第一导电端子21结构大致相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第二定位部221、自第二定位部221向前延伸的叉状第二接触部222、自第二定位部221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部223及自第二弯折部223向下竖直延伸的第二焊接部224。为了便于第二导电端子22的安装定位,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自第二定位部221两侧向上突出的一对第二肩部225。所述第二焊接部224相对于第二弯折部223呈收缩状,其中,第二焊接部224的宽度小于第二弯折部223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17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