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填充管挤出定型套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1999.4 | 申请日: | 2008-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43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军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88 | 分类号: | B29C47/88;B29L22/00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凤苞 |
地址: | 214257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填充 挤出 定型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填充管挤出定型套。
背景技术
架空扩径导线,及绞合大截面导线或电缆,需要支撑及填充空间较大,如果采用实芯填充,不仅用材多,而且大大增加了导线重量,这对架空导线是不利的,并且还会影响导线的弯曲性能。为此人们采用塑料空心薄壁管(壁厚仅0.2mm),分别作为扩径导线中心支撑8(图3),和绞合缝隙填芯6(图2),薄壁管电缆填充,可使空心面积得以扩大,节约原材料。对于此类薄壁塑料管例如PE中空管,电缆生产厂家都是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出,熔融塑料通过模套实现最后定型挤出,然后经过水槽冷却定型,如中国专利CN2608166、CN101015952所述。然而由于高分子材料,在挤出离模有膨胀及冷却收缩现象,特别是在未完全得到冷却时,材料受重力的影响,各部分的应力不相同,会出现下垂尤其是PE管,造成实际几何尺寸难以稳定,例如挤出中空管出现竹节现象,使得填充电缆也会出现竹节现象,以及空管壁厚不均匀,影响导线或电缆的弯曲性能。虽然现有技术中挤出塑料管,有采用真空定径,以防止挤出塑料管直径尺寸的变小。然而由于电缆填充塑料管,壁厚十分薄,采用通常塑料管生产中负压定径方法及装置,则会因其壁厚十分薄,反而容易造成变形,难以直接应用;其次,特别是对于一些熔融流动性好材料例如PE,其极好的熔融流动性,挤出更易变形,由于薄壁定径难度较大,因此简单采用挤出塑料管定径方式,变形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而薄壁管本身挤出定型工艺就相对较难,如果定径不好,极有可能造成变形、破裂。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挤出几何尺寸稳定的电缆填充管挤出定型套。
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主要是将原水槽式水冷定型,改为负压保径和水冷交替定型套,从而实现熔融塑料的保径快速冷却定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本发明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电缆填充管挤出定型套,包括定径冷却水槽,其特征在于冷却水槽呈中空封闭环筒,环筒内径稍大于挤出塑管外径,环筒纵向分隔成若干空腔,各腔分别与负压气源和冷却水相连,成为相间交替的负压腔和冷却水腔,负压腔内环面有气孔或槽。
封闭环筒,主要是分别形成负压腔和冷却水腔。纵向分隔的负压节段及水冷节段相间设置,其多少及长短,视塑料材料、管径大小而定;封闭环筒,只需保证内环与挤出塑料管同形,例如圆形,并稍大于挤出管外径,既有与挤出管的良好密封,又能使挤出管轴向灵活移动,满足挤出要求;负压腔内环面的气孔或槽,主要是对挤出管进行负压吸拉,防止热塑料冷却时径向收缩,为使挤出管规整,一种较好是采用相对密集的排孔,有利于管周壁面负压均匀,排孔可以规则排列,也可以不规则散列,均无实质影响。筒体外周形状无特别要求,可以圆形,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几何形状,只需保证内外壁间一定空腔容积。
定型套,一种较好至少为靠挤出模具端首先为负压腔,更有利于挤出管外径的保持。
实用新型电缆填充管挤出定型套,由于同时采用负压定径和水循环冷却交替同时进行的封闭环筒,在薄壁塑管挤出定型中通过负压防缩定径,和水冷却交替进行,双管齐下,使其得到快速定径,不使其收缩、变形,具有定径精确,有效保持了挤出空心薄壁管,管径几何尺寸及管径轴向一致,从而有利于填充电缆几何尺寸稳定,不仅可完全避免电缆出现竹节现象,而且由于壁厚均匀,电缆弯曲性能好。实用新型定型套,具有结构简单,不必改动原有挤出机,定径防缩效果好,可弥补薄壁挤出定型工艺性差的不足,并能有效缩短定径装置轴向长度。
以下结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实用新型,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并不代表实用新型构思下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实用新型总的技术方案限定,一些在技术人员看来,不偏离实用新型构思的非实质性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电缆填充管挤出定型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挤出薄壁塑料管在绞合导线中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挤出薄壁塑料管在架空扩径导线中应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江苏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1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