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转式活动连接锅耳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3251.8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04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潘佐勇;梁建秀;余敬源;李广彬;钟洪伟;孙金兴;伍尚凯;冯荣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凌丰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45/10 | 分类号: | A47J4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27400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转 活动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锅耳,特别是一种与锅体活动连接的锅耳。
技术背景
锅是日常烹调必不可少的厨房用具,与我们天天接触的锅上的锅耳,几乎都是固定在锅体上的,占据了摆放空间,近年来出现了一种与锅体的连接是活动的,可装可卸的锅耳。申请号03274340.8“能快速装卸的锅耳”,由上下耳片扣合成一体,其间的空腔里装有定位钩,按钮、弹簧、固定片等。按钮作用于定位钩的后段,中部有支点,象摇摇板那样,前部与内壁间装有弹簧,伸入腔内的固定片在定位钩与下耳片之间,定位钩钩住固定片后部的凹槽。其中,主要靠定位钩钩住固定片而实现连接。靠按钮按下定位钩的一端而实现卸开。这样的连接机构,其可靠性是不太好的,将与锅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片插入到锅耳内腔里,这种着力方式的安全性,依赖于锅耳上下片的装配强度,从使用方便和安全角度看,尚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装卸方便,连接牢靠的轮转式活动连接锅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轮转式活动连接锅耳,包括组成锅耳壳体的外壳和底盖,以及固定于锅体上的耳座,在锅耳一端的端面处与耳座连接,在外壳的内腔里,装设有一套操控锅耳与锅体耳座连接的操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操控机构包括连接扣板,舌片,弹簧,连杆,其中,连接扣板具有面板和扣板,而耳座的面板与该扣板紧贴在一起,扣板两侧的翼片分别插入到耳座两边上的两道夹槽里,从而与耳座连接;位于面板下面的舌片,其一端是一块插销片,该插销片穿过扣板上的扣板锁孔,和耳座面板上的耳座锁孔,而舌片的另一端是杆座,该杆座的一边是压缩弹簧的接触面,另一边是连杆的接触面;由驱动机构所带动的连杆,以其底边杆套住该杆座,以将舌片拉向右边,而弹簧顶住该杆座,将舌片推向左边,从而使插销片退出或插入所述的耳座锁孔。
上述的带动连杆的驱动机构,由一个以其两端上的短轴,纵向装设在外壳上的轴承孔里而转动的转轮,在其两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一对偏心轴孔,而连杆上相对于其底边杆的另一边,有相向的两个短轴,分别插入上述转轮端面上的偏心轴孔里而成。
上述的扣板的底部,有一段朝水平方向突出的底托,耳座的底端被承托于该底托上。
上述的耳座与锅体固定连接的面板上,设有与锅体曲面弧度一致的曲面板,
上述的底盖上有螺孔,装配螺钉从该螺孔分别穿过连接扣板上的缺口,旋入到外壳上的装配孔里而组成壳体。
上述的转轮表面上刻有若干道轴向的凹纹。
本实用新型的轮转式锅耳,具有如下优点:
1.连接牢靠。本实用新型采用插接的方式,锅耳端面上的扣板牢牢地插入到耳座上的两道夹槽里,还有一段底托承托住耳座,结构稳定,再加上舌片端穿过两个锁孔,整个操控机构形成一个重力平衡的构架,相互接插,稳定而牢固,完全经受得起使用时所发生的外力的作用。安全性好。
2.使用方便。利用转鼓上设置的偏心机构,只要用姆指转动转轮,就能顺畅自然地操控舌片的伸缩,实现锅耳与锅体耳座的连接或脱开。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非限定性叙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轮转式锅耳的仰视图;
图2是该锅耳的A-A剖视图;
图3是锅耳座的俯视图;
图4是锅耳外壳的仰视图;
图5是该外壳的右视图;
图6是外壳的俯视图;
图7是锅耳底盖的主视图;
图8是底盖的右视图;
图9是底盖的俯视图;
图10是耳座的立面形状示意图;
图11是耳座的俯视图;
图12是耳座的立体图;
图13是连接扣板的主视图;
图14是该连接扣板的俯视图;
图15是连接扣板的立体图;
图16是舌片的主视图;
图17是舌片的俯视图;
图18是连杆的仰视图;
图19是连杆的主视图;
图20是锅耳内部操控机构(含耳座)的仰视图;
图21是该操控机构(与耳座连接)的B-B剖视图;
图22是该操控机构的主视图;
图23是该操控机构(与耳座脱离)的B-B剖视图;
图24是该操控机构的俯视图;
图25是转轮的主视图;
图26是转轮的俯视图;
图27是转轮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凌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凌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32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视频通信电缆的电梯随行电缆
- 下一篇:斜拉索张拉防旋转松弛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