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夜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4503.9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1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林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卫星电子(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其洲 |
地址: | 528400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夜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进一步说的是一种小夜灯。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电能在人们生活中已经变得不可缺少,怎样节约电能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节约电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小夜灯。目前,现有的小夜灯,其结构大都是在壳体内装置一个小灯泡,通过壳体上的透光部位,使灯光散发出来,这种小夜灯的灯光很暗,需要很亮时,需要更换大功率的灯泡,因此,不利于节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通过灯杯,使光束集中照出,功率小有利于节能的小夜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小夜灯,包括有下壳和盖板,盖板中间开有透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内从内往外依次设置有带LED灯泡的电路板、上下贯通的灯杯以及透光盖,所述LED灯泡凸入在上述灯杯的杯底,透光盖设置在灯杯杯口处。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壳口处还设置有一固定支架,所述盖板扣盖在支架上,支架中间开有卡槽,所述灯杯卡装在上述卡槽内,所述电路板紧限在下壳内凸台与灯杯的杯低之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有向所述下壳两相对侧外延伸的连接片,两连接片上开有用于连接盖板时旋接螺钉的透孔。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块和挡条,定位块和挡条分别贴靠在所述灯杯的两相对侧外壁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LED灯泡有两个以上,各LED灯泡以灯杯中心均匀分布。
如上所述的一种小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中间的透槽为方孔、圆孔或多条均布的条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下壳内设置光杯,光杯可起聚光作用,在光杯的杯底放置多个小LED灯泡,聚光后亮度大,整体功率低;
2、采用LED灯泡发热小,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好;
3、在下壳和面板组成的壳体内装小LED灯泡、光杯和透光盖,LED灯泡、光杯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下壳内,结构很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组装后的主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正向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反向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正向看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正向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小夜灯,包括有下壳1和盖板2,盖板2中间开有透槽21,下壳1内从内往外依次设置有带LED灯泡31的电路板3、上下相通的灯杯4以及透光盖5,其中,LED灯泡31凸入在上述灯杯4的杯底,透光盖5通过其上向下延伸的卡块51卡装在灯杯4杯口圆周对应的卡槽内;电路板3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块32和挡条33,定位块32和挡条33分别贴靠在灯杯4的两相对侧外壁上。
实际使用时,电路板3的LED灯泡31可有两个以上,各LED灯泡31以灯杯4中心均匀分布并通过电源线与控制开关相连。本实用新型中,电路板3上有三个LED灯泡31,三个LED灯泡31呈线形分布,为此灯杯4也设计成船形以便聚集各LED灯泡31发出的光束,光束经过透光盖5从盖板2的透槽21照射出。在盖板2中间的透槽21的形状不受限制。
在实施例一中,透槽21可为方孔;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透槽21为多条均布的条形槽。除了上述结构以外,盖板2中间的透槽21还可以是圆孔。
本实用新型中,下壳1的壳口处还设置有一固定支架6,盖板2扣盖在支架6上,支架6用螺钉紧锁在下壳1上,支架6中间开有卡槽61,灯杯4卡装在卡槽61内,同时使得电路板3紧限在下壳1壳底上的凸台与灯杯4的杯低之间。支架6上设有向下壳1两相对侧外延伸的两连接片62,两连接片62上开有用于连接盖板2时旋接螺钉的透孔6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卫星电子(中山)有限公司,未经卫星电子(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45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