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4508.1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10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圣原;黄仲信;彭勇锜;陈忠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22 | 分类号: | H01R12/22;H01R13/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公母同体的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公元1996年3月12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498,167号揭示了一种公母同体的板对板连接器。请参阅图1,该板对板连接器具有两结构相同的绝缘本体50,每一绝缘本体50内设置有若干个公端子52和母端子54,公端子52与母端子54一端分别与一印刷电路板60电性连接,另一端分别与设置在另一绝缘本体50上的母端子54、公端子52相互嵌插而彼此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两印刷电路板60之间的电性连接。
然而,上述板对板连接器是通过相互嵌插的公端子52与母端子54之间的接触来提供其保持力,由于公端子52与母端子54之间的接触力较弱,因此在受到碰撞或拉扯时,公端子52与母端子54容易产生滑脱,从而导致其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保持端子可靠连接的板对板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公母同体连接器,每一公母同体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若干个公端子、若干个母端子及若干个卡扣。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板及从该基板上凸伸出来的一公体部和一母体部。公体部上开设有若干个公端子槽,母体部上开设有一收容腔和与收容腔连通的若干个母端子槽,该等公端子收容于公端子槽内,该等母端子收容于母端子槽内。绝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卡扣槽,且该等卡扣槽皆具有开设于母体部的朝向公体部的一侧壁上的并贯穿基板的第一卡扣槽、从母体部的顶面开设的贯穿该母体部和基板的第二卡扣槽及开设于基板的底面上并分别与第一卡扣槽和第二卡扣槽连通的第三卡扣槽,该等卡扣皆具有一呈条状的卡扣基部,卡扣基部的一端垂直向上凸伸形成有一扣合部,扣合部的末端向外凸伸有一扣合凸部,卡扣基部的另一端垂直向上凸伸形成一与扣合部平行的卡扣固持部。扣合部收容于第一卡扣槽内,扣合凸部凸伸出母体部的朝向公体部的侧壁并与另一公母同体连接器的卡扣的扣合凸部扣合,卡扣固持部收容于第二卡扣槽内,卡扣基部收容于第三卡扣槽内。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通过两公母同体连接器上的相扣合在一起的若干个卡扣提供扣持力,使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保持稳固可靠的连接,从而避免了因受外力碰撞或拉扯而产生的滑脱,进而保持公端子及母端子稳固可靠的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公母同体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一公母同体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公母同体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处于分离状态的板对板连接器的一种剖视图。
图6是图2沿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2沿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中各零部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
公母同体连接器 1 绝缘本体 10
基板 11 公体部 12
公端子槽 121 第一公端子槽 1211
第二公端子槽 1212 第三公端子槽 1213
母体部 13 收容腔 131
母端子槽 132 第一母端子槽 1321
第二母端子槽 1322 第三母端子槽 1323
收容槽 14 卡扣槽 16
第一卡扣槽 161 第二卡扣槽 162
第三卡扣槽 163 公端子 20
公端子基部 21 公端子接触部 22
公端子凸部 221 公端子固持部 23
公端子焊接部 24 母端子 30
母端子基部 31 母端子接触部 32
母端子凸部 321 母端子固持部 33
母端子焊接部 34 卡扣 40
卡扣基部 41 扣合部 42
扣合凸部 421 卡扣固持部 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45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