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4665.2 | 申请日: | 2008-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05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方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威胜金属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湘俊 |
地址: | 528415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又称为引擎,是一种能够把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更有用的能的机器,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有时它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发动机可包括燃油发动机和燃气发动机,随着市场油价的攀升,汽油机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对空气污染也很大。作为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动力设备,燃气发动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动力、发电等各行业中。燃气发动机的原理是:燃气和助燃空气在混合器内混合后喷入到燃气发动机的燃烧室内点火做功,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目前,各厂家生产的燃气发动机,其燃气储备装置与发动机是分离的,两者通过很长的气管连接,这样在搬运时非常不方便;同时,燃气储备装置内液化气的汽化效果不好,液化气使用不完全,经常需要外部加热。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方便搬运,液化气的汽化效果好,启动快的燃气发动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燃气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发动机本体上设有运动件总成、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和电气系统;发动机本体上安装有混合器,混合器出口与发动机本体内的燃烧室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与发动机本体连接为一体的燃气储备装置,燃气储备装置与混合器的进气口连接。
由上所述的一种燃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本体上设有一安装座,安装座与所述的混合器之间设有一连接气管;所述的燃气储备装置设置在安装座上,并通过连接气管与所述的混合器进口连接。
由上所述的一种燃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一通孔,通孔一端与所述的燃气储备装置出气口密封连接,另一端与一开关阀密封连接,开关阀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气管密封连接。
由上所述的一种燃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可缠绕在所述燃气储备装置上的紧固带。
由上所述的一种燃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本体上还设有拐角大致为90°的支撑架,支撑架与发动机本体之间形成一空缺的空间,所述的安装座设置在空间中,并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的发动本体上。
由上所述的一种燃气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上延伸有一折弯部,所述的通孔设置在折弯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发动机本体上设置支撑架,使支撑架和发动机本体之间形成一空缺的空间,将燃气储备装置安装在该空间中,与发动机构成一整体,结构紧凑,同时方便搬运;
2、燃气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燃气储备装置能利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装置内的液化气更好的汽化,更有利于发动机工作,同时减少了热能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燃气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1,发动机本体1上设有动件总成、冷却系统、润滑系统、配气系统和电气系统(图未示);发动机本体1上安装有混合器2,混合器2出口与发动机本体1内的燃烧室连接;发动本体1下部固定连接设有拐角大致为90°的支撑架8,支撑架8与发动机1本体之间形成一空缺的空间9,空间9中连接有一安装座4,安装座4通过螺栓12紧固在发动本体1上;安装座4上设有一紧固带7,并通过紧固带7套装有一燃气储备装置3;安装座4与混合器2之间设有一连接气管5;燃气储备装置3通过连接气管5与混合器2进口连接。
如图1、图4所示,安装座4上延伸有一折弯部402,折弯部402上设有一通孔401,通孔401一端与通过连接件10与燃气储备装置3出气口密封连接,另一端与一开关阀6密封连接,开关阀6另一端通过阀门连接件11与所述的连接气管5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燃气储备装置3安装在支撑架8和发动机本体1之间的空间9中,与发动机本体1构成一整体,结构紧凑,同时方便搬运。燃气发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燃气储备装置3能利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燃气储备装置3内的液化气更好的汽化,更有利于发动机工作,同时减少了热能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威胜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威胜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46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送线装置
- 下一篇:紧急广播的显示方法和接收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