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热介质加热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4901.0 | 申请日: | 200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84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常厚春;李祖芹;马革;杨红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建波 |
地址: | 510760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介质 加热 分离 装置 | ||
1.一种循环热介质加热分离装置,包括内部设有处理空间的装置本体、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部并与所述处理空间连通的尾气出口、邻近所述装置本体底壁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一侧并与所述处理空间连通的进料口、邻近所述装置本体底壁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另一侧并与所述处理空间连通的出料口,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装置本体的底壁向上延伸设置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将所述处理空间的邻近所述装置本体底壁中下部区域分隔成邻近所述进料口的加热室、邻近所述出料口的返料室、以及位于所述加热室与所述返料室之间的分离室,所述加热室和所述分离室的底壁上设有若干个通风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热介质加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加热室和所述分离室的底壁分别向下延伸设置第一进风管座和第二进风管座,所述第一进风管座包围所述加热室底壁上的所述通风孔,所述第二进风管座包围所述分离室底壁上的所述通风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热介质加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分隔板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热介质加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下部设有连通所述加热室和所述分离室的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大于所述循环热介质的颗粒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热介质加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的孔眼小于等于所述循环热介质的颗粒直径。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循环热介质加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其火焰出口延伸至所述处理空间内的助燃燃烧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热介质加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空间分为形成尾气出口管的上段、形成悬浮燃烧室的中段以及形成主工作区间的下段,所述加热室、所述分离室以及所述返料室设置在所述主工作区间内,所述助燃燃烧器的火焰出口延伸设置在所述主工作区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热介质加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燃烧器设置在所述主工作区间的中上部且火焰出口朝向所述加热室和/或所述分离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热介质加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高度低于所述助燃燃烧器的火焰出口。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热介质加热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至少一个沿切向进入所述悬浮燃烧室的二次风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49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清洁的笔记本外壳结构
- 下一篇:风力发电机的刹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