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频手机的天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4969.9 | 申请日: | 200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05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硕贝德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4 | 分类号: | H01Q1/24;H01Q1/38;H01Q9/30;H01Q23/00;H04B1/40;H03H7/0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晓林;任海燕 |
地址: | 516023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双频 手机 天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双频手机用的天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普通的双频单极子手机天线研发设计过程中,一般的设计思路是根据手机机内外电磁环境的不同,结合客户要求频段和指标的实际情况,客制化的定制手机天线,由于各种手机天线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要求差别较小,这种客制化的设计方式经常带来大量的设计时间和资金的浪费,但如果不采取客制化的设计方法,又无法避免手机电磁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
中国ZL200510108164.7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内置天线的便携式无线终端中天线匹配的装置和方法,在内置天线和天线转换开关之间连接有π型匹配电路,无源元件的一端并联在π型匹配电路和天线转换开关之间;有源元件根据终端的折叠器打开或者闭合来使无源元件的另一端开路或者将无源元件的另一端连接到地线,该天线匹配装置降低了折叠器的打开或者闭合状态之间的天线阻抗差,从而终端可以稳定地维持它的辐射性能,例如VSWR和谐振频率,而不管折叠器是处于打开位置还是闭合位置。该技术方案解决的是使终端具有稳定的辐射性能而不管终端的折叠器是打开的还是闭合的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双频手机的天线研发过程中的规范性、成品化、客制化和规格的一体化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手机天线的研发速度、降低手机天线研发难度、缩短手机天线研发和生产的周期以及增加天线设计的规范性和成品化的用于双频手机的天线装置。
根据上述目的设计了一种用于双频手机的天线装置,包括片状天线辐射体,该片状天线辐射体接收来自发射站的信号和辐射来自射频模块的信号,片状天线辐射体与用于调整天线阻抗大小的匹配电路联接,所述的匹配电路包括有天线信号馈入连接点、手机信号馈入连接点和由匹配元件组成的π型网络,天线信号馈入连接点与天线辐射单元联接,手机信号馈入连接点与射频模块联接,π型网络联接于天线信号馈入连接点和手机信号馈入连接点之间。
所述的π型网络设置有串联位、并联位A和并联位B;所述串联位连接于天线信号馈入连接点与手机信号馈入连接点之间,串联位一端同时通过并联位A连接到地,串联位另一端通过并联位B连接到地;在串联位、并联位A和并联位B放置有匹配元件。
所述的匹配元件为贴片电容或膜型LQP电感或堆层LQG型电感或绕线型LQW电感。片状天线辐射体为一片式单极子辐射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是:所述的π型网络的串联位上放置有电容,并联位A上放置有电感,并联位B上放置有电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解决了双频单极子手机天线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由于手机机内环境的复杂造成性能好坏差别巨大的问题。
2.使用一片式天线,避免了天线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误差,降低了手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难度,大大缩短了手机天线研发和生产的的周期,解决双频手机的天线研发过程中的规范性、成品化、客制化和规格的一体化等问题。在现有天线的研发和生产中普通调试需要先决定走线,再根据走线形式调匹配网络,然后再根据匹配的目标调整走线,本发明首先简化了第一步调整走线的过程,具有统一的四边形形式,调整方向只有a,b两条边,简化了调整的可能性和调整方向;其次确定了匹配网络形式为π型,该匹配网络甚至确定了电感和电容的选择,仅仅需要选择数值组合,缩短了第二步调整的时间,在前两步顺利的情况下第三步有可能省略。因此,能整体有效的提高研发速度,减低研发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硕贝德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硕贝德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49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