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动式有线连接家用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5504.5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52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明斌 |
主分类号: | A47J31/44 | 分类号: | A47J31/44;A23L1/20;A23C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动 有线 连接 家用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家用电器,该种家用电器由两个部分组成或多个部分组成,其中的两个部分需要用导线连接通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由两部分或多部分组成的家用电器,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在使用的过程中其中两个部分需要分离,当其中两部分都设置有用电元件时,两部分间需要用导线进行连接通电,进行控制或者电源供给。例如,现时的豆浆机,豆浆机由机头、机身组成,机头扣装于机身上,机头设置有用电元件-电机和控制线路板,机身设置有用电元件-加热器,机头设有插头,机身设有插座,机头扣装于机身上时用力向下压,使得机头上的插头插进机身上的插座通电。豆浆机在使用过程中,设置在机身上的插座容易进水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动式有线连接家用电器,该种家用电器的连接导线隐藏于机身内,插头连着导线可以活动伸缩,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动式有线连接家用电器,其特征是:由至少两个部件组成,在其中的两个部件中,第一个部件设有导线,第一个部件1具存放导线的空隙,该导线一端连接部件内部的电子元件,导线另一端通过线孔伸出部件外,导线另一端连接有插头,第一部件设可将导线收缩于部件内部的收缩装置,第二个部件设有与所述插头相应的插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所述的收缩装置为可伸缩弹簧,弹簧位于所述存放导线的空隙内,导线穿过弹簧。
所述线孔比插头小,第一个部件在靠近线孔处设有与插头大小相应的插头放置座。
所述第二个部件设有向内凹进的凹进部,所述插座设于凹进部内。
所述第二个部件设有与家用交流电连接的器具耦合器。
所述家用电器是豆浆机。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这样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家用电器设有可将导线收缩于部件内部的收缩装置,在一般情况下,导线收缩于部件内部,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可以拉出导线将两部件进行电连接,当要分离两部件时,可以拔下插头,导线又会自动收缩于部件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导线隐藏于机身内,插头连着导线可以活动伸缩,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且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家用电器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家用电器导线连接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家用电器后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活动式有线连接式家用电器,该种家用电器是豆浆机。由两个部件组成,第一个部件1为机头,第二部件5为机身,机头扣装于机身上,机头设置有电机,机身的手柄内设有控制电路板,及机身的内底部设有加热装置。第一个部件1设有导线2,第一个部件1具存放导线的空隙,该导线2一端连接部件内部的电子元件,导线2另一端通过线孔3伸出部件外,导线2另一端连接有插头4,所述线孔3比插头4小,可以防止插头跟随导线2缩入部件内部。第一个部件1在靠近线孔3处设有与插头大小相应的插头放置座8,导线缩回部件内部后,插头4将会处于放置座8上。第一部件1设可将导线收缩于部件内部的收缩装置,所述的收缩装置为可伸缩弹簧7,导线2穿过弹簧7,弹簧位于所述存放导线的空隙内。第二个部件5设有与所述插头4相应的插座6。所述第二个部件5设有向内凹进的凹进部9,即凹进部9设置于机身的手柄处,所述插座6设于凹进部9内,这样设置插座比较安全。所述第二个部件5设有与家用交流电连接的器具耦合器10。家用电器即豆浆机设有可将导线收缩于部件内部的收缩装置,如图3所示,在一般情况下,弹簧自然伸展,导线收缩于机头内部存放导线的空隙内,如图2中虚线部件的导线、插头为导线收缩于机头内示意图。家用电器在使用过程可以从机头拉出导线将两部件进行通电连接,这时弹簧受力而被压迫。当要分离机头与机身时,可以拔下插头,弹簧自然伸展,导线又会自动收缩于部件内部空隙,导线隐藏于机头内,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且安全。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应用于豆浆机,还可以应用电饭煲等其它具有两个或多个部件组成的家用电器。导线隐藏于机身内,移动电器或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明斌,未经杨明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55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英管负载纳米二氧化钛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