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吹膜机膜泡内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5588.2 | 申请日: | 200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53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镇鑫 |
主分类号: | B29C55/28 | 分类号: | B29C5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64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吹膜机 膜泡内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吹膜机膜泡内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吹膜机膜泡内冷却装置,其进风管道套在排风管道的外侧,这样,进风管道就处于模头与排风管道的包夹中间,不仅受到高温模头的严重影响,而且也受到排风管道较高温度的影响;从而令其中的冷却风在冷却膜泡前已经被严重地无效加热;从而严重影响膜泡的冷却效果。
技术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有效减少吹塑机进风管道的受热,提高风冷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吹膜机膜泡内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吹膜机的中心进风管道(1)的上端密封,而在管道(1)的圆周处的开口(A)在膜泡覆盖的范围内;处于进风管道(1)外侧的排风管道(2)的上端,在开口(A)处以下密封,并且排风管道(2)的上端与若干管道(3)连通,管道(3)再连通顶部的下端密封的排风管道(4),排风管道(2)的下端穿经模头(6),开口于吹膜机外。这样的结构必然导致如下结果:由于排风管道(2)将模头与进风管道(1)隔开,所以拉大了管道(1)与模头的距离,有效地减少模头对管道(1)的热效应;增强了管内冷风对膜泡的冷却效果。
上述的吹膜机膜泡内冷却装置,可以这样改善:管道(1)的上端外侧被罩在冷却罩(7)内,冷却罩(7)处于膜泡内。冷却罩(7)在外侧对膜泡冷却的同时,其内侧又对管道(1)出来的冷却气流进行再冷却,这样加强了对膜泡的冷却效果。
冷却罩(7)制成桶状,冷却罩(7)的外周缠绕冷却管(8)。这样,管道(1)出来的冷却气流就被冷却管(8)内流动的冷却水再冷却了。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将传统结构的进风通道与排风通道的内外套装关系反转,采用了冷进风管在中央的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冷进风管工作前的无效受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膜泡的风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冷却罩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案:
实施例1:
见图1,在吹膜机的中心进风管道(1)的上端密封,而在管道(1)的圆周处的开口(A)在膜泡覆盖的范围内;处于进风管道(1)外侧的排风管道(2)的上端,在开口(A)处以下密封,并且排风管道(2)的上端与若干管道(3)连通,管道(3)再连通顶部的下端密封的排风管道(4),排风管道(2)的下端穿经模头(6),开口于吹膜机外。从吹膜机底部进入的冷却空气经进风管道(1)上行,在开口(A)处横向进入膜泡内侧,对膜泡进行冷却,被加热后的冷却空气从顶部的排风管道(4)进入、下行经若干管道(3)进入排风管道(2),在管道(2)的气流流经模头位置时带走部分模头的热幅射,有效减少进风管道(1)内冷却空气的无效受热,最后排出吹塑机外。
实施例2:
见图2,管道(1)的上端外侧被罩在冷却罩(7)内,冷却罩(7)处于膜泡内。桶状冷却罩(7)的外周缠绕冷却管(8)。其余的与实施例1相同。冷却管(8)向外对膜泡进行冷却,向内对冷却空气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镇鑫,未经马镇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55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肿瘤标志物金标检测试纸
- 下一篇: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实现上行宏分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