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卡连接器端子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5811.3 | 申请日: | 2008-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2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许应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捷仕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32 | 分类号: | H01R12/32;H01R43/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770广东省东莞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端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卡连接器中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卡连接器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插置各种电子卡,以形成电子卡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讯传输,如将插置其中的存储卡、多媒体卡、安全数字卡等的讯号由该卡连接器传至读写装置中以读取相关资料。卡连接器的主要结构是通过多个接触端子作为电子卡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讯传输。参照图1为目前市面上常见之单个卡连接器端子10′的具体结构,通常该端子尾端10′的焊接脚110′连接于电路板上,另一端通过弹性触臂120′与电子卡进行可反复插拔的弹性电连接,藉此实现电子卡与电路板之间的电讯连接。
其中,目前该接触端子10′上之弹性触臂120′的主要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系由接触端子10′之基板100′上直接整个刺破成型,此种制作方法得到的接触端子10′之弹性触臂120′的结构如图2所示,由于通常在刺破成型的过程中,该弹性触臂120′常会产生毛刺或局部加宽的现象,如此弹性触臂120′在工作时向下挤压变形的过程中,常会嵌于该槽孔120′内被卡住不能回弹复位,造成产品使用不便。另一种方法是整个弹性触臂120′直接通过下料成型制成,此种制造方法得到的接触端子之弹性触臂120′的结构如图3所示,该弹性触臂120′周边三个方向的整边材料被切除,使得整个弹性触臂120′的宽度小于基板上自然形成的槽孔130″的宽度,藉此其存在之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该接触端子10′的宽度有限,使得该弹性触臂120′的宽度太窄,造成弹性触臂120′的变形应力不够,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陷,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卡连接器端子结构,其依次采用下料成型和刺破成型两种制造工艺的结合,所制成端子之弹性触臂在工作状态下不会产生卡住的问题,同时亦改善了弹性触臂的弹性应力,进而延长端子之使用寿命,提高产品品质,获得更稳定的工作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卡连接器端子,包括一基板,该基板一端设有用于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焊接脚,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电子卡电连接的弹性触臂,该弹性触臂自该基板斜向上一体延伸而成,弹性触臂的下方具有制作该弹性触臂而形成的长条槽孔;其中,该弹性触臂包括有刺破形成的弹性臂部和下料成型形成的接触部,该接触部位于该弹性臂部的延伸尾端;该长条槽孔包括下料形成的第一区域和刺破形成的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连通;该接触部的宽度小于该槽孔之第一区域的宽度,该弹性臂部的宽度等于该槽孔之第二区域的宽度。
上述弹性臂部的宽度自其根部向延伸尾端呈逐渐变窄的结构。
上述弹性臂部的根部为拱起结构。
上述接触部为向外弯曲的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用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有机结合制造端子时常用的下料成型工艺和刺破成型工艺,合理安排其加工部分,首先下料成型出弹性触臂尾端之接触部,然后再刺破成型出弹性臂部。一方面可使得槽孔之第一区域的宽度大于该接触部的宽度,以有效避免该弹性触臂在向下挤压变形时,被夹于槽孔的第一区域内,提升产品品质和工作性能。另一方面可使得该弹性臂部的宽度与该槽孔之第二区域的宽度相同,藉此,充分利用金属板材,保证了弹性臂部的有效宽度,从而使该弹性臂部具有较好的变形应力,进而可获得更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之卡连接器端子的府视局部放大图;
图2为另一种现有技术之卡连接器端子的府视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卡连接器端子一实施例的立体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卡连接器端子一实施例的正视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卡连接器端子制造方法之第一步的立体示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之卡连接器端子制造方法之第二步的立体示图;
图6b为图6a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之卡连接器端子制造方法之第三步的立体示图;
图7b为图7a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卡连接器端子 100′、基板
110′、焊接脚 120′、弹性触臂
130′(130″)、槽孔
10、卡连接器端子 100、基板
110、焊接脚 120、弹性触臂
121、接触部 122、弹性臂部
122a、弹性臂部的根部 130、槽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捷仕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捷仕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5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