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制线路板电镀用马座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7180.9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69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湘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6 | 分类号: | C25D1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辉;赵磊 |
地址: | 518054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制 线路板 电镀 用马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制线路板电镀用马座。
背景技术
印制线路板电镀铜过程中,电源传输到阴极印制线路板上的电流是通过阴极电缆、马座、飞巴、挂具导通的,作为支承飞巴和把电缆上的电导到飞巴上的马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工作过程中,尚存在如下缺陷需要克服:
1、电镀过程中滴到V座上的硫酸铜溶液容易形成结晶,造成飞巴与铜V座导通不良;
2、在马座上设有一个挂口,工作时,飞巴挂于马座的挂口上,由于电镀过程所采用的直流电流通常比较大,在挂口位置发热比较厉害,从而接触电阻增大,发热消耗的电能较多,使电流效率下降,实际镀到印制线路板上的铜厚会降低。
由于以上两方面的问题,会导致预先设定的电镀电流不能全部传导到印制线路板上,从而无法准确控制印制线路板上最终的电镀铜厚,造成质量隐患;为克服该隐患,现在采用的主要方式是由人工定期维护、检查,但这样无疑会大大增加劳动强度,且也无法完全保证马座的导电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镀效果更好的印制线路板电镀用马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印制线路板电镀用马座,该马座为导电材质,其上设有固定安装部及挂口,在该马座内还设有冷却腔,在马座上设有与冷却腔相通的进液口、出液口。
工作时,通过进液口向马座内输入冷却水对马座进行冷却,以降低马座在导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以使马座的接触导电性能稳定,同时,当马座冷却之后,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而在马座的表面凝结成水雾,即使马座上留有硫酸铜溶液,由于水雾的存在,会增强其接触导电性能,由此可以准确的控制线路板上最终的电镀铜厚,同时也不需要定期进行清洁与维护,节省了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结构是:
所述固定安装部为设于马座两侧的两个支耳,两个支耳上各设有一个固定孔。通过该固定孔可将马座在支架上进行固定。
该马座包括两个凸部,两个凸部之间的凹陷部位为所述挂口,所述挂口呈“V”形,所述冷却腔包括两个相通的侧腔,各侧腔分别设于各凸部内,在两个所述凸部之间、所述挂口的下方位置设有贯通孔,两个所述侧腔通过该贯通孔相通,所述贯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侧腔的尺寸,两个所述侧腔在所述贯通孔两侧对称分布。工作时,冷却液体依次经进液口、其中一个侧腔、贯通孔、另一个侧腔、出液口后排出,贯通孔的尺寸较小,形成窄通道,避免设置冷却腔后对马座的强度及导电性能造成影响,两侧的侧腔对称设置,以使两个凸部的冷却温度接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挂口,2、进液口,3、出液口,4、支耳,5、固定孔,6、凸部,7、侧腔,8、贯通孔,9、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印制线路板电镀用马座,该马座为铜马座,其上设有固定安装部及挂口1,在该马座内还设有冷却腔,在马座上设有与冷却腔相通的进液口2、出液口3。
其中,所述固定安装部为设于马座两侧的两个支耳4,两个支耳4上各设有一个固定孔5;该马座包括两个凸部6,两个凸部6之间的凹陷部位为所述挂口1,挂口1呈“V”形,所述冷却腔包括两个相通的侧腔7,各侧腔7分别设于各凸部6内,在两个凸部6之间、挂口1的下方位置设有贯通孔8,两个侧腔7通过该贯通孔8相通,贯通孔8的尺寸小于侧腔7的尺寸,两个侧腔7在贯通孔8两侧对称分布。
工作时,进液口2、出液口3均与水管9连接,通过进液口2向马座内输入冷却水对马座进行冷却,以降低马座在导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以使马座的接触导电性能稳定,同时,当马座冷却之后,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而在马座的表面凝结成水雾,即使马座上留有硫酸铜溶液,由于水雾的存在,会增强其接触导电性能,由此可以准确的控制线路板上最终的电镀铜厚,同时也不需要定期进行清洁与维护,节省了人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71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反馈控制的汽车座椅调角电机
- 下一篇:模具拆装装置及模具拆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