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控锁腹的反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7860.0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50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邓德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德武 |
主分类号: | E05B47/06 | 分类号: | E05B47/06;E05B6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华 辉 |
地址: | 5292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控锁腹 反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锁装置,属于锁类及相关产品的反锁设备,尤其是一种电控锁腹的反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与电子门锁配套使用的电控锁腹,除通过控制电机转动开锁外,一般还设有机械锁芯开锁。但是,中国专利号为200620061286.5、名称为“一种改进的光电锁”的专利文件所公开的电控锁腹并没有设置机械锁芯,使电控锁腹原本用于安装机械锁芯的空间闲置,另一方面,该电控锁腹上也没有设置室内反锁装置,因此,不仅浪费了电控锁腹的剩余空间,而且无法为光电锁提供进一步的反锁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电控锁腹的反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控锁腹的反锁装置,其包括干涉电控锁腹横推板移动的弹性卡擎组件及控制弹性卡擎组件伸缩的控制组件,所述弹性卡擎组件和控制组件保持联动设置。
进一步,所述弹性卡擎组件为直动式弹性卡擎组件,其包括:—固定支架;—直动推杆,活动装设于上述固定支架中,其上设有反锁挂钩,一端部设有弧形端面;—伸缩弹簧,其两端分别顶抵上述直动推杆的另一端部和固定在位的弹簧座。
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为盘形凸轮控制组件,其包括:—控制旋钮,其内端面联动一控制扁销;一盘形凸轮组合,其包括凸轮座、活动装设于凸轮座内的盘形凸轮及内置于盘形凸轮且与上述控制扁销配合使用的凸轮转轴。
进一步,所述盘形凸轮为具有偏置轴心的盘形构件,其相对两端分别设有弧形凹槽。
进一步,所述弹性卡擎组件和控制组件联动形成对心直动推杆凸轮机构。
本实用新型利用原电控锁腹的闲置空间,无需改动原电控锁腹的现有结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可靠,从而为光电锁提供进一步的反锁保障。
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b、2c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控锁腹的反锁装置,是在不改动电控锁腹原有结构基础上、在电控锁腹的闲置空间加装而成,其包括干涉电控锁腹横推板移动的弹性卡擎组件及控制弹性卡擎组件伸缩的控制组件,弹性卡擎组件和控制组件保持联动设置。
上述弹性卡擎组件为直动式弹性卡擎组件1,包括一固定在位的固定支架11,一活动装设于固定支架中的直动推杆12,及一伸缩弹簧13。所述直动推杆12可在固定支架11中直动,其中部固设有一与横推板定位销离合的反锁挂钩121,一端部设有弧形端面。所述伸缩弹簧13的两端分别顶抵直动推杆12的另一端部和固定在位的弹簧座14。
上述控制组件为盘形凸轮控制组件2,包括一装设于电控锁腹外部的控制旋钮(图中未画出)及一与控制旋钮配合使用的盘形凸轮组合21。所述控制旋钮的内端面联动一控制扁销。所述盘形凸轮组合21包括一固定在位的凸轮座211、一活动装设于凸轮座内的盘形凸轮212及一内置于盘形凸轮且与上述控制扁销配合使用的凸轮转轴213。盘形凸轮212为具有偏置轴心的盘形构件,其相对两端设有第一弧形凹槽2121和第二弧形凹槽2122;凸轮转轴213与盘形凸轮212保持联动设置。
上述直动式弹性卡擎组件1与盘形凸轮控制组件2联动形成对心直动推杆凸轮机构,其中,直动式弹性卡擎组件直动推杆12的轴线通过盘形凸轮控制组件盘形凸轮212的回转轴线。
开锁时,如图2a所示,旋动控制旋钮,与控制旋钮联动的控制扁销转动并带动凸轮转轴213转动,同时带动盘形凸轮212转动,此时,直动推杆12的弧形端面偏离第一弧形凹槽2121并沿盘形凸轮外轮廓滑动,同时压缩伸缩弹簧13向上移动;如图2b所示,继续旋动控制旋钮,直至控制旋钮转动180度,此时,盘形凸轮212也转动180度,驱使直动推杆12滑过盘形凸轮外轮廓且与第二弧形凹槽2122接合定位,反锁挂钩121脱离横推板的定位销3,横推板可自由移动实现开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德武,未经邓德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78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警示型输送带
- 下一篇:用执手回位的锁用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