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管无膨胀阻力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8132.1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58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玉国 |
主分类号: | F23C10/24 | 分类号: | F23C1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排渣管无 膨胀 阻力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生成物或燃烧余渣的清除或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管无膨胀阻力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燃烧生成物或燃烧余渣的清除或处理领域,采用底部排渣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排渣方式,该排渣方式中其排渣管必须穿过锅炉风室下的底板才能引出炉外。由于锅炉运行时风室内充满高压风,所以排渣管与风室下地板之间必须密封。而排渣管工作时温度接近1000℃,故排渣管的膨胀量很大,不能采用刚性密封。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方式一,填料压盖密封,是在风室底板上设一填料室,排渣管经过填料室,在填料室与排渣管之间填入耐火陶瓷盘根,然后用压盖压紧。
该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填料的压盖的松紧程度不好控制:填料压松了,易漏风,压紧了,排渣管膨胀受阻易变形;另外,填料在排渣管的高温和反复伸缩作用下很快会形成间隙而漏风。
方式二,膨胀节密封,是在排渣管与风室下底板之间焊接一膨胀节来解决膨胀和密封的问题。
该方式存在以下的问题:当膨胀量较大时,膨胀节伸缩产生的阻力也较大,容易造成细长的排渣管变形,在反复的伸缩作用力下还易造成排渣管与膨胀节之间的焊接口疲劳而脱焊裂开导致漏风,导致密封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渣管密封装置,该装置允许的膨胀量大,无阻力、结构简单,易维护,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渣管密封装置,包括:
绝热外筒(102),嵌套于所述绝热外筒(102)内部、与所述绝热外筒(102)构成环形槽的隔热内筒(101),所述绝热外筒(102)、隔热内筒(101)的下部均密封焊接于锅炉风室底板上,
密封罩(107)的上口密封焊接于排渣管上,下口插于所述环形槽内,并且与由所述绝热外筒(102)、隔热内筒(101)构成的环形槽的底部留有膨胀间隔,
在所述绝热外筒与密封罩(107)之间的环形槽内放置有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在所述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的内部填满有填料砂(104),所述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的内圈与密封罩(107)之间通过锁紧圈(105)锁紧,所述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的外圈通过压盖(106)与所述绝热外筒(102)的上部法兰压紧。
可选的,所述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采用高强度耐火纤维毡制成。
可选的,所述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的U形的底部为双层,在所述双层之间填充有硅酸铝耐火棉。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渣管密封装置,锅炉风室内的高压风与外部环境被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完全隔绝,排渣管工作时带动密封罩107和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的内圈一起向下膨胀伸长,另外由于密封罩107的下部悬空,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没有刚性,所以无膨胀阻力。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渣管密封装置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无膨胀阻力,允许的膨胀量大。另外,由于密封元件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受到隔热内筒101、绝热外筒102、以及填充砂的三重保护,因此寿命长,有利于提高锅炉排渣管密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排渣管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的排渣管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示,该排渣管密封装置包括:绝热外筒102,嵌套于绝热外筒102内部、与绝热外筒102构成环形槽的隔热内筒101,绝热外筒102、隔热内筒101的下部均密封焊接于锅炉风室底板109上,密封罩107的上口密封焊接于排渣管108上,下口插于所述环形槽内,并且与由绝热外筒102、隔热内筒101所构成的环形槽的底部留有足够的膨胀间隔,在绝热外筒与密封罩107之间的环形槽内放置有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在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的内部填满有填料砂104,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的内圈与密封罩107之间通过锁紧圈105锁紧,U形柔性耐火密封内衬103的外圈通过压盖106与绝热外筒102的上部法兰相压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玉国,未经陈玉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8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