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普泡卤钨灯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9003.4 | 申请日: | 2008-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73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洪燕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燕南 |
主分类号: | H01K1/42 | 分类号: | H01K1/42;H01K1/36 |
代理公司: | 江门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29728广东省鹤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卤钨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泡。
背景技术
普通白炽灯泡按照其安装方式不同,分为卡口灯泡和螺口灯泡,普通白炽灯泡的虽然结构简单,这种技术所诞生的历史也最久远,但其发光效率不高、使用寿命短等缺点仍然存在;而近代发明了利用卤钨循环原理的石英白炽灯(也叫卤钨灯),相比之下,卤钨灯具有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但由于卤钨灯的泡壳是石英玻璃材料,同时泡壳内填充的气体的价格较高,为了节省材料及成本,卤钨灯泡的体积都较小,因此难以普遍应用于与通常灯座相适应的领域,只作为特殊照明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用途广泛、成本低、可装于普通灯座上的卤钨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普泡卤钨灯,包括由泡壳和夹封板组成的单端卤钨泡体,灯丝设于泡壳内部,两灯脚从夹封板下部引出,卤钨泡体的外部设有外层玻璃壳,外层玻璃壳下部是可与普通卡口或螺口灯座配合安装的灯头,所述灯头的两电极分别与卤钨泡体的灯脚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头内固定有陶瓷支撑座,陶瓷支撑座伸入外层玻璃壳内部,陶瓷支撑座上部将夹封板固定住,所述灯头的两电极通过陶瓷支撑座分别与两灯脚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卤钨泡体的外部设有外层玻璃壳,外层玻璃壳下部是可与普通卡口或螺口灯座配合安装的灯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灯泡具有双层结构,本设计结构简单,不仅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而且用途广泛、成本低;此外,在外层玻璃壳内部设有陶瓷支撑座,令卤钨泡体定位于外层玻璃壳的中间处,优化了产品的结构,使灯泡的结构更合理的同时又不需加大卤钨泡体的体积,有效控制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一种普泡卤钨灯,包括由泡壳11和夹封板12组成的单端卤钨泡体1,灯丝13设于泡壳11内部,两灯脚14、15从夹封板12下部引出,所述卤钨泡体1的外部设有外层玻璃壳2,外层玻璃壳2下部是可与普通卡口或螺口灯座配合安装的灯头3,所述灯头3的两电极31、32分别与卤钨泡体1的灯脚14、15电连接,由于人们日常所使用的灯泡与灯座大于一般的卤钨灯泡,如果要使两者相配合,卤钨灯泡的体积需要做得较大,而制造卤钨灯泡时所使用的材料,如石英玻璃、泡壳内的气体、灯丝等成本较高,大量使用上述物料会令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而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双层结构,卤钨泡体1的泡壳11和夹封板12是由高纯度的石英玻璃制成,外层玻璃壳则使用普通玻璃制成,这样本设计的产品不仅保持了传统卤钨灯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而且能够安装于常用的螺口或卡口灯座上使用,同时本产品内部的卤钨泡体还保持了原来体积小的特点,使产品保持较低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头3内固定有陶瓷支撑座4,陶瓷支撑座4伸入外层玻璃壳2的内部,陶瓷支撑座4上部将夹封板12固定住,所述灯头3的两电极31、32通过陶瓷支撑座4分别与两灯脚14、15电连接,该设计优化了产品的结构,使内层卤钨泡伸入外层的玻璃壳2的中间处,不仅让产品更加美观,而且,结构更合理的同时又不需加大卤钨泡体的体积,有效控制了成本。
当产品的灯头3是螺口灯头时,灯头的两电极31、32分别是底部中心和螺壳,陶瓷支撑座4下部设有通孔41,卤钨泡体的一个灯脚14从通孔41中穿过与灯头底部的电极31连接,陶瓷支撑座4上部沿夹封板12的宽边设有开口槽42,卤钨泡体的另一灯脚15穿过开口槽42后焊接在灯头的螺壳内,与螺壳电连接。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对于夹封板较长的产品来说,也可以不需要设置通孔,而是直接从陶瓷支撑座下部伸出来,令灯脚与底部的电极电连接;或者是在陶瓷支撑座的侧壁设置凹槽,灯脚从凹槽中引至底部,其都可以实现灯脚与灯头底部电板电连接的目的。
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附图4所示,当产品的灯头3是卡口灯头时,灯头的两电极31、32都分别位于底部,同样在陶瓷支撑座4下部开有通孔41’,卤钨泡体的灯脚14、15分别穿过通孔41’后与灯头底部的两电极31、32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燕南,未经洪燕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9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