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双轿厢电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9007.2 | 申请日: | 2008-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19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郑红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红晓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11/04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8400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双轿厢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尤其涉及的是垂直升降曳引式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垂直升降曳引式电梯每梯有一个或两个轿厢和一个对重,每一个轿厢都配置一个曳引电机,之后曳引电机与轿厢之间利用曳引绳连接起来,曳引电机利用曳引绳与曳引轮的摩擦力驱动轿厢往上或往下走。其中对重的重量是轿厢自身重量加电梯额定载重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只有曳引轮两端的重量相等时,曳引机的功耗才最小。对于群控或多梯单控的场合,目前结构的电梯各种节能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对节能曳引机、节能控制技术、能源再生利用技术等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节约能源、成本低、用一个曳引电机拖动两上轿厢的实用的节能双轿厢电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
节能双轿厢电梯,包括有曳引装置,在曳引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并由其驱动上、下移动的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另还设有用来平衡第二轿厢重量的对重,在各个装置之间串接有完成其连动关系的曳引绳,曳引绳的一端固定在钢梁上,另一端分别依次绕过第一轿厢的反绳轮、曳引装置的曳引轮和第二轿厢的反绳轮,最后固定于对重上。
如上所述的节能双轿厢电梯,在第二轿厢与对重之间还设有用来调节第二轿厢平层的平层装置,所述曳引绳从第二轿厢的反绳轮出来绕过平层装置的曳引轮后与对重连接。
如上所述的节能双轿厢电梯,所述第一轿厢和第二轿厢的重量相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只用一个曳引装置来驱动两个轿厢的上下,利用一套系统控制两台电梯,节约了一套控制系统,成本大为降低;
2、两台电梯整和,使其可以减少了一套对重(包括对重架、对重侧导轨、撑架、缓冲器和底坑部件),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对重是目前对重的50%,节约了大量的钢材,相当于一台梯90%左右的钢材;
3、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台曳引装置作为驱动,一台平层装置作为平层调节用,则平层装置中的曳引机的要求可以降低,如2.0m/s的电梯,平层曳引机速度仅需0.5m/s左右,当平层准确时平层曳引机不需要工作,这样平层曳引机寿命大大增加;
4、本实用新型的最大优点是节省能源:
a.首先由于少了一套曳引装置,也就是节省了曳引装置中的曳引电机,这就节省了近50%的电能,而另一个平层装置中的曳引机在不用调节平层时,就不用工作;
b.当轿厢空载运行时,由于两个轿厢重量相同,曳引装置中的曳引电机做功很小;
c.当轿厢有载重时,考虑载重两边几近相等,驱动曳引电机相对普通梯做功大大减小,普通梯只有曳引轮两端的重量相等时,曳引机做功才最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到建筑物上的示意图;
图3是主机曳引轮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节能双轿厢电梯,如图1所示,包括有曳引装置1,在曳引装置1的两侧分别设有并由其驱动上、下移动的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所述第一轿厢2和第二轿厢3的重量相等,另外还设有用来平衡第二轿厢3重量的对重5,在各个装置之间串接有完成其连动关系的曳引绳6,曳引绳6的一端固定在钢梁上,另一端分别依次绕过第一轿厢2的反绳轮、曳引装置1的曳引轮和第二轿厢3的反绳轮,最后固定于对重(5)上。
在第二轿厢3与对重5之间还设有用来调节平层的平层装置4,所述曳引绳6从第二轿厢3的反绳轮出来绕过平层装置4的曳引轮后与对重5连接,也即是首先曳引绳6固定在钢梁上,另一端穿过第一轿厢2的反绳轮后向上再绕过曳引装置1的曳引轮,从曳引装置1的曳引轮出来的曳引绳6向下穿过第二轿厢3的反绳轮后向上绕过平层装置4的曳引轮,之后从平层装置4的曳引轮出来的曳引绳6末端连接起对重5,这样各个装置就通过曳引绳6连接起来,形成互动关系,由曳引装置1拖动曳引绳6,使第一轿厢2作往上运动时,第二轿厢3相应的作向下运动;当第一轿厢2来到设定的楼层时,而第二轿厢3还没来到设定的楼层时,平层装置4的曳引电机就会工作,拖动曳引绳6使第二轿厢3到达设定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红晓,未经郑红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90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