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的双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9597.9 | 申请日: | 2008-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42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陆少鸣;杨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卫东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污染 水处理 双升流式曝气 生物 滤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预处理领域,具体是涉及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的双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系统。
背景技术
曝气生物滤池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采用高比表面积的粒状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单位池体的微生物量多,氧利用率高,出水水质好,后续不需设二次沉淀池,占地面积小,能耗低,且由于采用模块化结构,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可靠,易于管理,在国内外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城市饮用水源有机污染日益严重,而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有所提高,迫切需要在常规的“混凝—沉淀—砂滤—消毒”城市给水处理工艺中引入生物预处理技术,将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处理达到相应水源水质标准。城市给水生物预处理期待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技术,但是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与污水的深度处理在水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具体为:(1)原水含有多种杂质以及藻类和贝类等水生生物,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滤头堵塞;(2)虽然原水的有机物含量少,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基本处于零增长,但是原水含有悬浮物往往引起滤池水头损失增加较快,既不利于节省提升水头,也不利于采用集中曝气系统,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水头损失的增速;(3)原水的有机污染物及氨氮浓度与污水相比低很多,适合采用较大的水力负荷;(4)原水不似城市污水,水质往往随季节显著变化,春夏丰水期的污染物浓度低,有机物易于去除且需氧量很低,甚至无需曝气;秋冬枯水期的有机物和氨氮浓度高且温度低,所需气水比相应提高,但也仅相当于城市污水处理水的10%~20%,故曝气系统需要满足低气水比条件。因此,直接采用污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曝气生物滤池按水流方向可以分为升流式和降流式两种形式。为了避免水中杂质堵塞预处理曝气生物滤池的滤头,国内已见采用降流式给水曝气生物滤池的工程试验,但是由于给水预处理曝气生物滤池的滤速往往是污水曝气生物滤池的1.5~2.5倍,水流与气流逆向不仅造成水头损失大幅增加,也严重影响了曝气效果,故不适合采用降流式。升流式气水同向流,曝气效果有保障,但滤池下部的配水配气长柄滤头易被杂质堵塞,仍需必要的前处理。污水曝气生物滤池通常以“细格栅—沉砂池—沉淀池—超细格栅”工艺进行前处理,既能够防止水中杂质堵塞配水系统,又降低悬浮物浓度,延长反冲洗周期。如果给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采用相同的前处理单元,则占地面积和投资过大,失去技术优势。
申请号为200610035882.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叠式曝气生物滤池专利技术,以第一级降流式大颗粒滤料滤池作为前处理,以第二级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水中污染物。第一级滤池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杂质和可沉浊度,防止水中杂质堵塞第二级滤头,并使第二级滤池在反冲洗前后水头损失变化很小,适合采用集中的曝气系统,不仅曝气鼓风机台数少,而且易季节性调节供气量,显著节能。叠式曝气生物滤池的第二级滤池采用较小粒径的滤料,故比表面积很大,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适合用于原水污染程度较高的场合。对于污染轻微的原水,虽然生物预处理效果很好,但是叠式曝气生物滤池采用高滤速时水头损失较大,提高滤速受限,故其净化优势不能充分施展,存在进一步简化工艺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应用于给水生物预处理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水头损失小、滤速快的预处理氨氮和有机微污染原水的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的双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系统。
本实用新型中原水取自未经预处理的受到氨氮和有机物微污染的给水水源,给水为日常生活用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的双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包括配水渠道和升流式曝气滤池,所述升流式曝气滤池为两座,分别对称位于配水渠道两侧,配水渠道位于安置管道的管廊上方,所述配水渠道包括总进水渠、配水渠之一、配水渠之二、滤网框和带滤网固定格栅,总进水渠通过进水闸门分别与其两侧的配水渠之一连通,两配水渠之一分别与其外侧的配水渠之二连通,滤网框和带滤网固定格栅均设置在配水渠之二内,滤网框的底部放置在带滤网固定格栅之上,两配水渠之二分别通过进水管与两座升流式曝气滤池的位于管廊下端的配水配气槽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95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钢电解脱脂槽
- 下一篇:一种序批式静态沉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