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49749.5 | 申请日: | 200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19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齐滕英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栢乐特汽车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6 | 分类号: | F16F9/16;F16F9/32;F16F9/36;F16F9/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 循环 油压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压缓冲器,尤指一种与车辆悬挂系统避震器相关的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缓冲器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对物体进行缓冲的装置,使用较为广泛,而传统的缓冲器通常采用双缸型油压缓冲器,包括一外缸和内缸,通过活塞连接杆带动活塞运动,并且由减衰力发生装置带动工作油流动时并产生减衰力,然而,伴随着减衰力的发生而产生发热现象,造成工作油温度的上升,以致存留在内缸中的工作油无法返回保留空间,工作油无法进行冷却,温度却不断升高,最终引起减衰力下降,设备稳定性变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设计新颖、结构合理、稳定性强的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工作油循环型油压缓冲器,包括一外缸以及设置在外缸内并与外缸形成保留空间的内缸,其中内缸处于外缸的纵轴方向,并设置有将内缸内部空间划分为杆侧油室和缸底油室的活塞,活塞固定在活塞连接杆上,活塞分别设置有由油孔、阀门、垫圈所组成的拉伸侧减衰力发生装置和压缩侧减衰力发生装置,外缸下端本身为封闭结构,上端由油封封闭起来,内部设置有导向器,导向器上释放口的缝隙与内缸轴线形成至少30度的相对角度,内缸缸底通过铆钉固定于外缸内,缸底上设置有由缸底油孔、调节片、油量限量器所组成的调节阀门,其阀门由复数个排布为环状的弹簧板所构成,活塞连接杆呈分层圆柱状,一端通过螺栓与活塞固定在一起,另一端穿过并突出于外缸外部,导向器上设置有由油孔、阀片、导向器阀罩、限位器、弹簧所组成的减衰力发生装置,导向器内侧设有导向器滑动孔。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与传统技术的双缸型油压缓冲器相比较,减少了缸底压缩侧的减衰力发生装置,增加了导向器和活塞上相应的减衰力发生装置,并且在导向器上设置了与内缸轴线形成至少30度的相对角度的缝隙口,使得缓冲器在缓冲过程中,工作油在循环时不断进行着冷却的过程,很好的控制住油温的上升,整个缓冲器工作稳定,可靠性强,有效的防止了因减衰力的下降,而导致稳定性变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传统的双缸型油压缓冲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所示,传统的双缸型油压缓冲器,包括两端密闭的外缸1以及位于外缸1内并与外缸1之间形成保留空间8的内缸2,在内缸2上端设置有导向器3,内缸2的缸底11设置有调节阀9和压缩侧减衰力发生装置10,活塞4将内缸2的内部空间划分为杆侧油室6和缸底油室7,活塞4上装设有拉伸侧减衰力发生装置12和调节阀13,活塞4固定连接有活塞连接杆5,活塞连接杆5另一端穿过并突出于外缸1外部。
当活塞连接杆5拉伸带动活塞4运动时,工作油就会从杆侧油室6,经过活塞4的拉伸侧减衰力发生装置12流入缸底油室7,产生减衰力,同时,处于外缸1与内缸2之间的保留空间8通过缸底11的调节阀9,填充与活塞连接杆5拉伸时所相应减少的工作油,而伴随活塞连接杆5的压缩,工作油从缸底油室7通过缸底11的压缩侧减衰力发生装置10向保留空间8中流入,填充与活塞连接杆5的压缩时相应减少的内缸2内的工作油,减衰力产生。然而,在上述传统技术中,伴随着减衰力的发生而产生的发热现象,常造成工作油的升温,导向器3并无发挥出其对工作油循环的稳定性,被拉伸侧减衰力发生装置12加温的工作油几乎全部存留在内缸2中而无法返回到保留空间8,造成工作油难以冷却而油温却不断升高,由此而引起减衰力下降、稳定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车辆行驶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栢乐特汽车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栢乐特汽车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97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转换连接件
- 下一篇:轧机液压系统高低压切换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