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硫吸收塔新型结构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0238.5 | 申请日: | 2008-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00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谭学谦;杨佳珊;张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29/03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6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吸收塔 新型 结构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吸收塔新型结构过滤装置,适用于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吸收塔。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常规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吸收塔中,为了防止较大的浆液固体颗粒或杂物进入抽吸泵的管道内,从而对抽吸泵的叶轮或其他部件造成损坏,一般需要在循环泵和石膏浆液排出泵的入口处设置过滤网。由于所述过滤网设置在吸收塔内,而吸收塔内充满石灰石-石膏浆液,腐蚀磨损环境恶劣,因此,现有技术的过滤网一般采用耐磨耐腐蚀合金结构,以增强其防腐蚀和防磨损能力以及使用寿命。但这种合金结构过滤网存在成本高、重量重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合金结构过滤网成本高、重量重的缺点,提供一种成本低、重量轻和安装方便的脱硫吸收塔新型结构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脱硫吸收塔新型结构过滤装置,其结构特点是:由框架、PP滤网和固定板构成,PP滤网与框架一体成型、构成弧状滤网,框架的两端部与固定板易装拆式固定(例如螺栓)连接;PP滤网由PP塑料板构成,PP塑料板的四周设有过滤孔;固定板的中部或下部设有管孔,固定板的周围设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PP塑料板中设有过滤孔的部分可以占PP塑料板或PP塑料膜总面积的30%~60%,即PP滤网的开孔率可以为30%~6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过滤孔可以分布设置在PP塑料板的中间和两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过滤孔的直径可以为15mm~25mm;过滤孔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5mm~3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复调研,采用耐腐蚀、耐磨的PP塑料制成过滤网,并根据PP材料强弱的特点合理地设计过滤网孔的数目及间距,既能过滤掉较大的浆液固体颗粒或杂物、满足运行介质的工艺要求,又能降低成本、减轻过滤网的重量轻,还具有安装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5是图2的另一规格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由框架1、PP滤网2和固定板3构成,PP滤网2与框架1一体成型、构成弧状滤网,框架1的两端部与固定板3螺栓连接;PP滤网2由PP塑料板构成,PP塑料板的四周设有过滤孔21;固定板3的中部或下部设有管孔31,固定板3的周围设有安装孔32。
本实施例中,PP塑料板中设有过滤孔21的部分可以占PP塑料板总面积的46%,即PP滤网的开孔率可以为46%。所述过滤孔21可以分布设置在PP塑料板的中间和两边。过滤孔21的直径可以为20mm;过滤孔2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8mm。
参见图2、图4和图5,本实施例将过滤装置做成二种规格,一个尺寸较小的过滤装置安装在吸收塔石膏浆液排出泵的入口管处4,三个尺寸较大的过滤装置分别安装在吸收塔循环泵入口处5。
使用时,固定板3的管孔31正对吸收塔石膏浆液排出泵的入口管处4和吸收塔循环泵入口处5,通过安装孔32将固定板3螺栓固定安装在吸收塔石膏浆液排出泵的入口管处4和吸收塔循环泵入口处5,并形成密封连接状态。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PP滤网2由PP塑料板构成,PP塑料板中设有过滤孔21的部分可以占PP塑料板总面积的60%,过滤孔21的直径可以为25mm;过滤孔2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30mm。其余同具体实施例1。
其他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特点是:PP滤网2由PP塑料板构成,PP塑料板中设有过滤孔21的部分可以占PP塑料板总面积的30%、35%、40%、50%、55%或58%,即PP滤网的开孔率可以为30%、35%、40%、50%、55%或58%。过滤孔21的直径可以为15mm、17mm、19mm、21mm或23mm;过滤孔2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5mm、26mm、27mm或29mm。其余同具体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02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轮轴承单元
- 下一篇:顶驱上旋塞自动开闭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