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游泳袋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1303.6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69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岑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岑东明 |
主分类号: | A45C11/22 | 分类号: | A45C11/22;A45C9/00;A45C13/30;B63C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游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休闲用品,具体指的是一种可救生与储物功能兼用的多功能游泳袋。
背景技术
人们在游泳时,随身携带的物品尤其是贵重物品往往无处存放,难以保管,也无法应对疲累时的体力补充问题;更麻烦的是,当游泳者运动时间过长,导致体力不支或抽筋等突发事件出现时,游泳者就存在着无法避免的生命危险,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使溺水事故不幸演绎。
发明内容
为解决随身物品携带麻烦、存放不便、事故发生率高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充当救生圈与储物袋使用、设计人性化的游泳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多功能游泳袋具有一浮力袋,浮力袋由至少一块复合层在底部和侧边通过缝合而成,并于缝合处的内侧通过热封胶条热封,所述的浮力袋通过织带并优选弹力织带连接与人体腰部相扣的腰带。
浮力袋未缝合的顶端形成有袋口,袋口处内缝有硬片,于袋口硬片的一侧缝合有带锁扣的袋口织带,折卷袋口插上锁扣后形成有可储气的密封结构。
进一步措施是:所述袋口织带以及腰带分别活动连接有挂环,该挂环与织带相连接;述中的复合层至少包含PU或TPU防水涂层构成的里料层以及耐磨尼龙布层构成的面料层;而所述的腰带通过锁扣与人体腰部相扣合,上述的锁扣采用插扣或粘扣或滑扣的任意一种,并优选插扣形式的锁扣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多功能游泳袋,可在开阔水域游泳时,如出现体力不支或抽筋等突发事件,水袋可充当救生圈,同时还可在袋子里面存放食物等物品,游累时,即可打开游泳袋取物补充体力,让运动者继续畅游,方便省时,适用于户外游泳、室内游泳、游泳培训等多种场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的进步和突出的特点:人性化设计,既可充当救生圈使用,又可在浮力袋存放食物、衣服、钱包等随身物品,方便实用,具有构件简单、设计简洁、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多功能游泳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浮力袋袋口松开的示意图;
图3是浮力袋袋口锁紧的示意图;
图4是浮力袋的前视图;
图5是浮力袋复合层的示意图。
图中:1、浮力袋,2、腰带,3、弹力织带,4、热封胶条,5、袋口,6、硬片,7、袋口织带,8、插扣,9、储气袋,10、挂环,11、复合层,12、里料层,13、面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与图2所示,多功能游泳袋由浮力袋1、腰带2、连接浮力袋1和腰带2的弹力织带3构成主体,浮力袋1由两块复合层材料通过针缝底部和两侧边构成一圆形袋,复合层由PU或TPU防水涂层构成的里料层与耐磨尼龙布面料层构成,缝合后在袋子内部的针缝线处封上热封胶条4,以达到防水效果。
参见图1、图2、图3与图4所示,浮力袋1的顶部为袋口5,袋口5的边缘处内缝有硬片6,并在袋口硬片6的一侧外缝有袋口织带7,袋口织带7设计有插扣8,浮力袋1通过折卷袋口五次以后,再扣合插扣8,即形成滴水不进、密封的储气袋9。进一步地,浮力袋的袋口织带7与腰带2上都系有一个挂环10,弹力织带3扣搭在挂环10上,使浮力袋1与腰带2相连接,再将腰带2扣合在人体腰部上,折卷袋口五次以上再将袋口织带7的插扣8扣合上,即形成封闭的储气袋9,游泳时将浮力袋置于水面上,在应急情况下可充当救生圈使用;又可在浮力袋中存放食物、衣服、钱包等随身物品,十分方便。
参见图5所示,复合层11由PU或TPU防水涂层和50D以上的耐磨尼龙布层分别构成里料层12和面料层13,通过两种材料复合,实现耐磨防水,水中使用时可避免被暗礁或障碍物等弄破,并且可达到防水10000mm以上,增强实用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设计出更多不同结构形式的游泳袋,但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列举,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基于本技术方案所变换的等同效果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岑东明,未经岑东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13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