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及该电烹锅所用外锅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1321.4 | 申请日: | 200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90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A47J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双皓 |
地址: | 5190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可调 电烹锅 所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及该电烹锅所用外锅。
背景技术
现有电烹锅一般包括基座、内锅、外锅及锅盖,外锅设于座底上,外锅底部设有发热盘,内锅装于外锅内且与发热盘接触,发热盘与电源线连接,当电源线接通后,发热盘可用于对内锅(及锅内的食物)进行加热,在一般情况下,内锅与锅盖相配合而形成相对密封的烹饪腔,随着温度的升高,烹饪腔内的压力发生变化,由于内锅的上部被锅盖限位基本不能移动,在压力作用下,内锅会向下部运动;在现有结构中,外锅与内锅之间的底部位置装设有专门的弹性部件,当内锅向下压的时候,使该弹性部件发生变形,而触动弹性部件上的感应元件,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感应元件将发热盘的电源断开而停止加热,内锅内的压力缓慢降低,当内锅压力降低时,弹性部件的压力也降低,当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感应元件将发热盘的电源线再次接通用于加热,如此反复,从而使烹饪腔内的压力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现有结构中,存在如下缺陷:
1、在现有结构中,需装设专门的弹性部件,导致产品的加工成本增加;
2、现有结构中,弹性部件与发热盘距离较近,当发热盘发热时,必然使弹性部件的温度升高,由于材料冷态与热态的弹性系数不一样,必然影响到压力控制的精度,使得内锅压力的一致性差;
3、现专用的弹性部件需多个构件组合而成,各构件之间的装配误差也影响到压力控制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可调的电烹锅及该电烹锅所用外锅,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产品制造成本低,控制精度高,产品一致性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电烹锅所用外锅,在外锅的周向侧壁设有变形槽,所述变形槽为镂空槽或凹槽。本实用新型中,在外锅上设置变形槽后,使外锅的刚性降低,原专用的弹性部件可用外锅代替。
用该外锅装配的压力可调的电烹锅结构是:该电烹锅包括底座、外锅、内锅及锅盖,外锅设于座底上,外锅内侧的底部设有发热盘,内锅装于外锅内且与发热盘接触,发热盘与电源线连接,内锅与锅盖在常态下配合而形成相对密封的烹饪腔;在所述外锅的周向侧壁设有变形槽,在外锅下部还设有位移感应元件,该位移感应元件与电源线连接。
其工作原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烹饪腔内的压力发生变化,由于内锅的上部被锅盖限位基本不能移动,在压力作用下,内锅会向下运动,并将压力作用于外锅的底部,由于外锅上设有变形槽,外锅锅体的弹性增大,外锅的底部向下运动,当外锅底部向下运动达到一定距离时,外锅下部的位移感应元件将发热盘的电源线断开而使其停止加热,内锅内的压力缓慢降低,当内锅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感应元件将发热盘的电源线再次接通用于加热,如此反复,从而使烹饪腔内的压力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结构是:
所述变形槽为镂空槽或凹槽。
所述变形槽为多条,沿所述外锅的周向侧壁间断设置。
所述各变形槽为水平条状,所述变形槽为至少两圈,相邻两圈中的所述各变形槽在周向相互错开。
或者,所述各变形槽为倾斜条状,所述各变形槽相对于所述外锅轴线的角度相同,且各变形槽沿外锅周向首尾相接。
或者,所述各变形槽为弯折条状,所述各变形槽相对于所述外锅轴线的角度相同,且各变形槽沿外锅周向首尾相接。
该电烹锅还包括有支架,该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变形槽上部的所述外锅锅体连接,所述位移感应元件为压力开关,该压力开关设于所述变形槽下部的所述外锅锅体及支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优点是:
1、在外锅的侧壁设有变形槽,使外锅的弹性增加,直接用外锅体代替原有的弹性部件,使产品的制造成本降低;
2、当发热盘发热时,外锅的弹性变形部分受发热盘影响较小,压力控制的精度高;
3、由外锅代替原弹性部件,其弹性变形部分为单个部件,避免装配误差对压力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外锅的外形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外锅的外形图;
图4是实施例三中,外锅的外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外锅,3、内锅,4、锅盖,5、发热盘,6、烹饪腔,7、变形槽,8、支架,9、位移感应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1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