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防接头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1449.0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65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明 |
主分类号: | F16L33/24 | 分类号: | F16L33/2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禹小明;李志强 |
地址: | 523775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 接头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器材,具体地说是一种消防接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高楼大厦已经随处可见,随之消防安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的楼房中均配套有消防设备,如常规的灭火器、消防栓等。与消防栓配套的是连接有软质水管的快速接头以及水枪头,使用时,将接头与消防栓相应位置卡接,开启消防栓,高压水流则可经接头、软质水管以及水枪头喷射出来。
现有技术中,在接头与水管连接的端部一般开有一环形槽,水管首先套于接头端部,然后通过金属卡圈将水管卡在环形槽中。很明显,这种形式的连接结构存在不少缺陷,如安装金属卡圈时卡圈力度难以把握,太轻则容易造成水管与接头连接不牢固,存在漏水问题,太重则容易将卡圈损坏,安装极为不便;金属卡圈在潮湿的环境中不能长时间存放,容易生锈,在使用时存在水管容易松脱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快速紧固水管的消防接头连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防接头连接结构,包括软质水管以及水管接头,水管套于接头端部,在接头连接水管端部还安装有一固定水管的杯套,杯套外端内径小于接头连接水管端外径。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杯套与接头之间为螺纹连接,为了便于杯套的装卸,在杯套外周设置有扳手卡位或压纹。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另一种改进,上述的杯套与接头之间通过螺栓固接。
本实用新型完全舍弃了现有消防接头与水管通过金属卡圈固定的固定方式,而改用通过杯套与水管接头的牢固连接实现水管的固定,固定更加稳定可靠,使用寿命也更长,并且水管不易松脱漏水,安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各部件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施例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附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方案公开了一种水管紧固效果好、稳定可靠的消防接头连接结构。
该方案包括安装于消防栓上的接头2以及安装于接头2上的软质水管1,在接头2连接水管1端部还安装有一固定水管的杯套3,杯套3外端内径小于接头2连接水管1端外径,在杯套3内壁和接头2外周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螺纹4。通过螺纹4的配合,杯套3、水管1更加稳定可靠的与水管接头2连接,密封性能更好,即使长时间存放也不会失效松脱,也能承受较高水压而不会松动,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另外,在杯套3外周设置有扳手卡位或压纹5,为杯套3的装卸,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实施例二:如附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类似,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方案同样包括接头2以及安装于接头2上的软质水管1,在接头2连接水管1端部还安装有一固定水管的杯套3,并且杯套3外端内径小于接头2连接水管1端外径。与实施例一方案不同之处为杯套3与接头2的连接方式,该方案中杯套3与接头2通过螺栓6固定,螺栓6穿插于杯套3与接头2之间,螺栓6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可以是2根,也可以3根或者4根都可以,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两个较佳的实现方案,并非限定性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明,未经陈伟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14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三氟甲基化用反应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