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指纹识别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1526.2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74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解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8402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指纹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指纹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愈加方便快捷,身份的数字化和隐性化趋势日趋明显。为此,生物特征鉴别技术悄然新起,并成为目前世界信息安全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生物特征鉴别技术是指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指纹识别技术是生物特征鉴别技术的一个分支,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在个人身份识别领域的应用。由于指纹纹理特征的唯一性和永久性,采集指纹的方便性,指纹识别技术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个人安全以及防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例如现有的连接到计算机的指纹识别系统,指纹图像首先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然后通过USB或其他通信接口传送到计算机中并由计算机进行识别。由于计算机强大的功能,这类系统具有灵活的软件结构,配合不同的应用软件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同时在高性能的计算机上可以实现大型指纹数据库应用。但此类系统的缺点有:成本高、体积大、功耗大,不适合中小型指纹库的应用,例如门禁系统。
目前的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还存在着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缺点,主要有:
(1)指纹算法不够有效,识别速度慢;
(2)指纹库容量有限,不能满足中等规模指纹库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指纹识别系统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DSP作为指纹识别核心处理器、FPGA协同处理获取指纹图像的嵌入式自动指纹识别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方便快捷的采集清晰的指纹,而且利用我们自己开发的指纹处理和识别算法,可以对所采集的指纹图像在8000枚指纹库中进行快速、高效率的识别,弥补了现有嵌入式产品匹配时间长,库容量小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其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指纹匹配处理模块,以及与指纹匹配处理模块连接的指纹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系统接口模块、存储模块;其特征在于指纹匹配处理模块包括:
可对指纹采集模块收集的指纹进行提取指纹特征信息的并可进行精确匹配的核心处理器DSP;
可对核心处理器DSP传送的特征进行信息粗匹配处理的协处理器FPGA。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存储设备包括非易失存储器FLASH和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DRAM。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接口模块包括UART接口、USB1.1接口和JTAG接口。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人机交互模块包括液晶显示模块LCD和键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嵌入式自动指纹识别,提高了指纹识别效率和指纹存储效率,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便于根据不同场合需要的改动,大大提高了本系统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其包括电源管理模块14,指纹匹配处理模块1,以及与指纹匹配处理模块1连接的指纹采集模块15、人机交互模块11、系统接口模块7、存储模块4;其特征在于指纹匹配处理模块1包括:
可对指纹采集模块15收集的指纹进行提取指纹特征信息的并可进行精确匹配的核心处理器DSP2,
可对核心处理器DSP2传送的特征进行信息粗匹配处理的协处理器FPGA3。
所述的存储设备4包括非易失存储器FLASH 5和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DRAM 6。
所述的系统接口模块7包括UART接口8、USB1.1接口9和JTAG接口10。
人机交互模块包括液晶显示模块LCD 12和键盘13。
本实用新型的FPFA芯片是由Altera公司生产的,型号为EPIC12Q240。
DSP芯片是由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MS320C67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1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