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扒谷输送灌包出仓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2161.5 | 申请日: | 200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46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良;杨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友文 |
主分类号: | B65G65/06 | 分类号: | B65G65/06;B65G67/08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曾树林 |
地址: | 4213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灌包出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粮食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扒谷输送灌包出仓机。
背景技术
扒谷机广泛使用于粮食仓库散装粮的转运装车、大米加工厂的散装粮进料装车以及散粮灌包等。现有的扒谷机有翼轮式、螺旋式、扒齿式结构,其中翼轮式结构是由两个相对旋转的翼轮将谷物通过固定在翼轮下面的机架底板刮送到输送带上输送至设备出料口,由于刮板与底板间隙很小,谷物容易被卡在刮板与底板之间,造成谷物被卡碎,同时由于谷物容易被卡而造成旋转的翼轮消耗功率较大,能耗高,翼轮旋转时容易将纤维杂物卷入翼轮轴,引起翼轮输送效率低和增大电机负荷或烧坏电机,整机笨重、结构复杂,需采用电动行走,检修不方便。螺旋式结构由螺旋体和外壳组成,螺旋体相对外壳作滑动磨擦,容易将谷物卡碎,而且螺旋体使用寿命短,螺旋输送效率低,相对功率消耗也较大,扒谷范围较小。扒齿式结构中的扒谷头是由耙齿作圆周运动将谷物扒至输送带上输送到设备出料口,由于扒料机构是耙齿,效率低,耙齿作圆周运动也容易将谷物中的纤维卷入耙齿或转轴上,造成输送效率低下,整机笨重,升降调节、移动均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增碎少,能耗低,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操作、维护方便的扒谷输送灌包出仓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扒谷输送灌包出仓机包括机架、机架罩盖、输送带,机架前、后底部上分别安装有万向轮、行走轮,后部有操作杆,前、后端部分别安装有传动滚筒、驱动轮,驱动轮通过传输皮带与安装在行走轮支架上的电机相连接,机架罩盖后部、后端分别连接有除尘装置、出料口,输送带绕装在传动滚筒和驱动轮之间,其特征是其刮板为弓箭形空心刮板,间隔地固定在输送带上,扒谷头由固定在传动滚筒轴两边的延伸端上、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叶片构成,除尘装置中的风机为多翼型风机,管道吸口处有栅隔、出口端连接有集尘的长布袋。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设计,弓箭形空心刮板的工作边为圆弧边,工作中增碎极少,更不会将纤维杂物卷缠,能耗低,功耗仅为同产量现有机型的四分之一,使用寿命长,悬空双向螺旋叶片将谷物推向中央,扒谷范围宽,效率高,除尘装置中设置的栅隔可防止风机吸尘时将谷粒带出,整机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弓箭形空心刮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扒谷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扒谷输送灌包出仓机包括机架1、机架罩盖、输送带2,机架1前、后底部上分别通过支架安装有万向轮3、行走轮4,后部有操作杆5,通过万向轮3控制行走方向,推动操作杆5即可前行,机架1前、后端部分别安装有传动滚筒6、驱动轮7,驱动轮7通过传输皮带与安装在行走轮支架上的电机8相连接,机架罩盖由上盖9、下盖10组合构成,上盖9后部连接有除尘装置,下盖10后端连接出料口11,当将谷物直接输送到皮带输送机或装车时,可将出料口11拆下,输送带2绕装在传动滚筒6和驱动轮7之间。如图2所示,弓箭形空心刮板包括固定板12、箭形连接板13和半圆形弓形板14,根据需要选取板的数量,将每个刮板通过其固定板12按一定间隔均匀地固定在输送带2上。如图3所示,扒谷头由固定在传动滚筒轴15两边的延伸端上、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叶片16构成,利用螺旋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双向螺旋叶片组转动后,可将机口两旁的谷物输送到机口,从而起到喂料作用。如图1所示,除尘装置中的风机17为功率消耗低、噪声小的多翼型风机,管道吸口处有栅隔18,可防止风机吸灰时将谷粒带出,管道出口端连接有集尘的长布袋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友文,未经杨友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21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模一体化电视机
- 下一篇:Zigbee网络与电力线载波之间用信号转换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