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晶炉导流筒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2442.0 | 申请日: | 2008-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20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廖寄乔;邰卫平;王跃军;龚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金博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5/00 | 分类号: | C30B15/00;C30B29/06 |
代理公司: | 益阳市银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舒斌;夏宗福 |
地址: | 413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晶炉 导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晶炉热场零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单晶炉导流筒。
背景技术:
单晶炉拉制单晶硅棒时,盛装多晶硅块等原料的石英坩埚放入位于埚托之上的石墨坩埚托内,在保护性气氛中加热熔化,调控到工艺温度后,籽晶经导流筒插入熔融多晶硅液中,与坩埚作逆向旋转并向上提升,使多晶硅液按籽晶的硅原子排列顺序结晶凝固成单晶硅棒。目前单晶炉导流筒普遍由石墨制成,在单晶硅棒拉制过程中,起着高温气体导流的作用。既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又要有一定的保温性能,以保持导流筒内单晶硅棒区与熔融的多晶硅液区的温差。由于石墨制品强度低,其抗折强度为13MPa左右,导热系数为140W/mK左右,抗热震性能较差,使用寿命较短;此外大尺寸导流筒成形困难,耗材较多,难以满足单晶硅生产发展的需要。炭/炭复合材料是一种将炭纤维制成的网胎与网胎、或炭布与炭布、或网胎与炭布复合,再经过增密、炭化和石墨化处理而成,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烧蚀、热膨胀系数小、耐急冷急热而不变形不开裂等优良性能,特别适应于高温领域,现已成为或将逐步成为航空航天、冶金、新能源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炭/炭复合材料加工制成的单晶炉导流筒。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单晶炉导流筒,其导流筒由炭/炭复合材料加工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筒包括表层和里层,表层的表观密度为1.2g/cm3~1.7g/cm3,里层的表观密度为0.4g/cm3~0.9g/cm3。
本实用新型在加工时,为减缓里层的增密速度,使表层与里层的表观密度出现较大差异,在表层与里层之间设有缓渗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渗层为膨胀石墨纸或硫酸纸,为使表层与里层结合紧密、牢固,在膨胀石墨纸或硫酸纸上设有孔。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现了发明目的,因导流筒表层为高密度(1.2g/cm3~1.7g/cm3)的炭/炭复合材料,其抗折强度为110MPa左右,导热系数仅为10W/mK左右,而里层为低密度(0.4g/cm3~0.9g/cm3)的炭/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仅为0.8W/mK左右,因此,导流筒综合性能好,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又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和保温性能;同时,较之石墨导流筒,减小了导流筒壁厚,减轻了导流筒质量,其自身耗能也减少。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附图可知,一种单晶炉导流筒,其导流筒由炭/炭复合材料加工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导流筒包括表层3和里层2,表层3的表观密度为1.2g/cm3~1.7g/cm3(本实施例为1.3g/cm3),里层2的表观密度为0.4g/cm3~0.9g/cm3(本实施例为0.7g/cm3)。
本实用新型在加工时,为减缓里层2的增密速度,使表层3与里层2的表观密度出现较大差异,在表层3与里层2之间设有缓渗层1。这样,其导流筒表层3的密度较高,强度高,而里层2的密度较小,保温性好;使之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又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和保温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缓渗层1为膨胀石墨纸或硫酸纸,为使表层3与里层2在针刺复合时结合紧密、牢固,在膨胀石墨纸或硫酸纸上设有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金博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金博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2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捷联式多位置陀螺罗盘
- 下一篇:多功能天文望远镜物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