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出丝、出片的红薯粉加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2493.3 | 申请日: | 200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49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向延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向延勋 |
主分类号: | A21C11/00 | 分类号: | A21C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7202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红薯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农产品粉状物加工的设备。
背景技术:在公知的技术领域里,农产品如红薯、马铃薯及豆类,社会需求不仅是其本身,更多的则是其二次或多次加工的产品。以红薯为例,人们不仅食用鲜红薯,还食用其经过加工的粉、粉丝、粉条以及经其他方法加工的产品如薯块、薯条,甚至生产出来的酒。而粉丝、粉条则是需求中最基本的产品。为了制作生产符合耐贮易食的粉丝、粉条,其制作方法是:1、人工漏瓢法即生产者一手拿瓢、另一只手敲打漏瓢使粉丝流入沸水熟化成型或薄片再切成条形。此法生产的粉丝、粉条质量可靠、风味俱佳、久煮不糊。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若生产红薯粉丝4人单班只能生产400Kg,粉条单人8小时只能生产40Kg。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者又使用挂钩吊漏瓢的办法即将漏瓢吊起后变手敲为木棒敲打,此法虽然劳动强度降低了,但效率并未提高,相反生产的粉丝、粉条易糊成团、口感也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向社会提供一种连续出丝、出片的红薯粉加工装置。它的使用不仅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提高效率,同时又不失传统方法生产粉丝、粉条的质量和口感。
为了完成上述发明任务,本实用新型在设计时采用了在套筒[3]固定的水平架[7]上安装着出丝、出片桶[6]、电动机[5]、底座[1]上的立杆[2]穿过套筒[3]、定位阀[4]固定套筒[3]在立杆[2]上的技术方案。
含有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连续生产粉丝、粉片,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其产品保持了手工生产粉丝、粉片的质量和口感,同时生产效率也成倍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照片。图中[1]为底座,[2]为立杆,[3]为套筒,[4]为定位阀,[5]为电动机,[6]为出丝、出片桶,[7]为水平架。
图2是出丝、出片桶的外型图。
图3是出丝桶的底版结构形状照片、底部为圆形漏眼。
图4是出片桶的底版结构形状照片、底部为条形漏眼。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较好的实施本实用新型,先用角钢焊接一个长方形水平架[7],在[7]的一端焊接一个内径比出丝桶[6]底部大的金属圈,并在该圈周围缚上布条,以利固定出丝、出片桶[6],另一端焊接固定电动机[5]的基座,并装上电动机[5],然后将[7]与带有螺孔的套筒[3]焊接,并用定位阀[4]固定套筒[3]在立杆[2]的合适位置,将底座[1]与立杆[2]连接放在工作台上接通电动机[5]电源即可使用。电动机为单相电动机、要求功率为1—300W、转速为10—100转/秒。
使用时,电源安装调速器,在电动机偏心振动的作用下,薯粉不断从[6]上部加入和底部漏出并通过沸水熟化成型,粉丝、粉条均匀,而质量和口感仍保持手工操作时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生产红薯粉丝时,每4人一组单班可产900Kg,生产粉条人平每班可生产150Kg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延勋,未经向延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24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铆接设备
- 下一篇:半空心铆钉电致塑性摩擦旋铆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