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苎麻生物脱胶罐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2874.1 | 申请日: | 2008-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01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邱新海;曹军卫;洪厚生;黄建新;郑连爽;黄小青;曹凯;徐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C1/04 | 分类号: | D01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66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苎麻 生物 脱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苎麻纤维脱胶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苎麻纤维脱胶的苎麻生物脱胶罐。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苎麻纤维脱胶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方法。它们是先将粗麻酸浸,再在高温高压下用碱液煮炼,使粗麻中的果胶与木质素、半木质素等水解并经洗涤除去,经后期处理使其成为可纺纱的精干麻。该方法所用装置主要是化学脱胶罐,它由一耐压的罐体构成,罐体上设有进、出水口和用于加热的蒸汽进口,罐体内下部设有搁置麻笼的搁架。在长期使用中已十分清楚,化学脱胶方法存在不少不足之处:1、对纤维的质量有较大的破坏,因为经酸、碱及高温高压的处理,纤维的组织受到破坏;2、成本高、能耗大,因需消耗大量的酸碱和电力,而且使用的酸碱不能回收,从而使其成本高;3设备易腐蚀、寿命短;4、对环境污染严重。为解决化学脱胶方法所存在的不足,现已有生物脱胶的技术方案提出,但因生物脱胶与化学脱胶所需的介质和条件等均不同,化学脱胶罐已不能适用于生物脱胶。目前,生物脱胶的技术方案基本还处于试验阶段,如何使生物脱胶产业化和规模化,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是研发出适应生物脱胶各种条件要求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使生物脱胶能产业化和规模化,而提出一种适应生物脱胶产业化和规模化工艺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装置--苎麻生物脱胶罐。
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苎麻生物脱胶罐,包括罐体上可开闭的罐盖、在罐体内下部设的搁置麻笼的搁架、罐体上设的进、出水口和用于加热的蒸汽进口,其特征在于,在罐体内设有调温装置,在罐体的外侧壁设有对罐体内空间调温的夹套,在罐体外设有一用于罐体内溶液循环的循环管,循环管内设有一喷气嘴,罐盖的顶部设有一出气口。
罐体内设的调温装置是指,一盘以上可通汽或液的管道。
为实现更好的控温,在循环管的外侧壁设有夹套。
为工艺自动化,在罐体上设有对罐盖进行开、闭的装置。
对罐盖进行开、闭的装置是由气缸、平衡球杆及卡箍构成。
为控制进出水量,在罐体内设液位计。
为掌握罐内液体温度,在罐体内设有温度探头。
为掌握罐内液体的酸碱度,在罐内设有PH探头。
为掌握罐内液体的含氧量,在罐内设有溶氧探头。
为掌握罐内液体的气泡状况,在罐内设有消泡探头。
为掌握罐内压力状态,在罐体上设有压力表。
在与出气口连接的出气导管中设有气体流量计。
搁置麻笼的搁架为一带孔的圆板。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1、为麻纤维生物脱胶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奠定了基础,因为苎麻生物脱胶罐是生物脱胶工艺的主要部件,该罐可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所需的条件,使生物脱胶顺利进行。
2、因为本装置使用的是微生物脱胶,它不仅减少了使用化学方法所带来的强酸强碱等化学药品的消耗用量,而且极大地碱轻了对设备的腐蚀,这些均使得生产成本降低。
3、提高了麻纤维的质量和制成率,经过生物脱胶的处理,使得纤维分离更完全,纤维的残胶率低,并丝和梗条比例减少,而且可使纤维的强度提高2.5个百分点,纤维长度分布增加约3个百分点,制成率可提高2.5%。
4、极大地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因为本装置是生物脱胶,没有了化学脱胶所产生的大量的酸碱废液,而且生物脱胶液可循环多次使用,其排放液经处理后还可综合利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2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