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插秧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3570.7 | 申请日: | 200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66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黄德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德坤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A01C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9300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插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的自动插秧机。
背景技术
现有插秧机结构复杂,造价高,体积大,在丘陵山区适应性差,在性能上,现有插秧机只适用于带土秧苗,而且所插秧苗倾斜度过大,影响了秧苗长势,产量一般会少5%左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体积小、适用于水稻洗根秧苗,所插秧苗长势好、产量高的自动插秧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自动插秧机包括机座和安装在机座上的传动机构以及由该传动机构拔动的秧箱,在该秧箱的前下方设置了由传动机构传动的分送秧机构和抓插秧机构,所述分送秧机构包括弹性支架和驱动该弹性支架的驱动器,在该弹性支架上安装了拔秧器和分秧器,所述驱动器通过其轴端的链轮和链条与传动机构上的链轮连动,所述抓插秧机构包括具有中部转轴的秧夹,在该秧夹的端部设置了开合该秧夹的驱动轮,该驱动轮通过其轴端的链轮和链条与传动机构上的链轮连动。所述传动机构可以与动力装置连接,在所述机座的下面可以安装行走轮。
所述驱动器为具有转轴的扇形偏心轮。
所述分秧器包括成对间隔设置的定量片,其上端具有齿。
所述驱动轮的周边不等厚。所述驱动轮可以是周边不等厚的其他形状。
所述传动机构的转轴为弯曲形。
所述秧夹成对设置,其夹秧端弯曲,另一端处于两个驱动轮之间。
在所述秧箱的后面设置了齿条和与传动机构连动的拔齿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的转轴为弯曲形。
本实用新型在秧箱的前下方设置了由传动机构传动的分送秧机构和抓插秧机构,所述分送秧机构通过其驱动器轴端的链轮和链条与传动机构连动,所述抓插秧机构通过其开合秧夹的驱动轮的轴端链轮和链条与传动机构连动,在传动机构作用下,通过链、链轮、扇形偏心轮、周边不等厚的驱动轮等的协调动作,完成分秧、拔送秧、抓秧和插秧动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造价低(只相当于现有插秧机的30%)、适应性强、特别适宜丘陵山区小块田和水稻洗根秧苗,实用结果表明,插秧效率是人工的5倍以上,所插秧苗竖直,长势好,产量提高5%以上。
附图说明
该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秧箱,2.传动机构,3.链轮,4.链轮,5.机座,6.链条,7.弹性支架,8.链轮,9.驱动器,10.链条,11.链轮,12.驱动轮,13.秧夹,14.拔秧器,15.分秧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自动插秧机包括机座5和安装在机座5上的传动机构2,以及由该传动机构2拔动的秧箱1,其特征是,在该秧箱1的前下方设置了由传动机构2传动的分送秧机构和抓插秧机构,所述分送秧机构包括弹性支架7和驱动该弹性支架7的驱动器9,在该弹性支架7上安装了拔秧器14和分秧器15,所述驱动器9通过其轴端的链轮8和链条6与传动机构2上的链轮4连动,所述抓插秧机构包括具有中部转轴的秧夹13,在该秧夹13的端部设置了开合该秧夹13的驱动轮12,该驱动轮12通过其轴端的链轮11和链条10与传动机构2上的链轮3连动,所述驱动器9为具有转轴的扇形偏心轮,所述分秧器15包括成对间隔设置的定量片,其上端具有齿,所述驱动轮12的周边不等厚,所述秧夹13成对设置,其夹秧端弯曲,另一端处于两个驱动轮12之间,在所述秧箱1的后面设置了齿条和与传动机构2连动的拔齿机构,传动机构2的转轴为弯曲形。
传动机构2可以人力转动或通过动力装置带动,所述拔秧器14和分秧器15以及秧夹13可以按需设置多组(该附图只画出一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德坤,未经黄德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35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调强剂量分布图检测仪
- 下一篇:塑料轴流冷却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