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3624.X | 申请日: | 200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77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邵旭东;万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旭东;万国强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2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回 缩钢绞线 竖向 预应力 锚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结构,特别是是一种适用于桥梁竖向预应力、或铁路桥梁横向预应力的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竖向预应力普遍存在应力损失高达20-40%,钢材有效利用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采用高强精轧螺纹钢筋预应力锚固结构,预应力钢材强度低(750~930mPa),单价高,性价比低。更让人担心的是设计时选用张拉控制应力值高达90%。致使施工时预应力张拉控制难度加大,稍有偏差,极易超出材料屈服点,造成预应力钢材失效,存在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
近年,竖向预应力锚固结构已研发成功二次张拉钢绞线竖向预应力筋,能实现预应力放张损失在10%之内,其核心结构是二次张拉预应力锚具由圆柱形锚环,外加支承螺母组成。由于该结构的固定端P锚不能可靠地与固定端垫板紧密接触,从而使各根钢绞线之间的受力不均匀,增加了钢绞线张拉时断丝的可能性,且现有锚具外径尺寸较大,导致在预留张拉槽口时尺寸也要求加大,致使相邻非预应力筋移位较大,大面积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低回缩钢绞线竖向预应力锚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张拉端垫板1、支承螺母2、锚杯3、夹片4、钢绞线5、张拉端螺旋筋7、波纹管8、固定端螺旋筋9、约束圈10、压浆管11、固定端垫板14、P锚16组成,在P锚16的下部紧贴安装有压板15,在固定端垫板14和压板15之间设置螺杆连接,并将固定端垫板14、压板15和P锚16预埋在混凝土6中,且直接与混凝土接触。所述锚杯3可以设计成上下台阶式圆柱体状结构,上下台阶式圆柱体连结成一体,上下圆柱体的外周设置有螺纹,上圆柱体外径大于下圆柱体外径,下圆柱体外周设置的螺纹与支承螺母2的内螺纹相配合,锚杯3上设置有1~20个轴向锥孔,锚杯3安装在垫板1上部,且锚杯3的外径大于垫板1中央的内径。所述锚杯3的上圆柱体外径大于下圆柱体外径0.5~35mm,上圆柱体长度为15~60mm,下圆柱体长度为15~4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压浆管11的外端也可设置管道连接装置13,并在管道连接装置13上设置有阀门12。
本实用新型二次张拉施工放张后,锚杯3下圆柱体端面与张拉端垫板1大端平面之间的间隙可控制在3~15mm之间。
本实用新型也在压板15的外周设置有与钢绞线5相配合的圆弧状凹槽缺口,在压板15上设置有与固定端垫板14相对应的1个或1个以上的螺杆安装孔。或将压板15设计成方形、或多边形、或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板块,并在压板15上设置有与钢绞线5相配合的通孔,在压板15上设置有与固定端垫板14相对应的1个或1个以上的螺杆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钢绞线竖向预应力张拉放张后损失小,低回缩二次张拉端预应力锚具外形尺寸较二次张拉预应力锚具最大外径尺寸减小10~30mm,预留张拉槽口尺寸也相应减少,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竖向应力结构尺寸紧凑的要求。同时,由于固定端压板的设计,使竖向预应力各钢绞线之间受力均匀,避免了因受力不均造成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断丝现象的发生。且因设置有管道连接装置和阀门,确保了孔道压浆密实饱满。消除了桥梁竖向预应力的安全隐患。它可广泛用于桥梁竖向预应力、或铁路桥梁横向预应力锚固结构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次张拉施工示意图。
图3是圆弧状压板(15)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方形压板(1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张拉端垫板,2-支承螺母,3-锚杯,4-夹片,5-钢绞线,6-混凝土,7-张拉端螺旋筋,8-波纹管,9-固定端螺旋筋,10-约束图,11-压浆管,12-阀门,13-管道连接装置,14-固定端垫板,15-压板,16-P锚,17-连接套,18-张拉支座,19-千斤顶,20-连接螺母,21-张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旭东;万国强,未经邵旭东;万国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36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池高低温冲击试验的保护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 下一篇:采暖燃气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