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稳定公交拉手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4526.8 | 申请日: | 200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61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舟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6262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稳定 公交 拉手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汽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中使用的拉手,具体涉及一种稳定公交拉手。
背景技术
目前的公共车辆一般都配有公交拉手,作为一种公交附件,公交拉手能为无座的乘客提供平衡支撑,现有的公交拉手一般都是由一个拉环和吊带组成的,吊带一端通过吊带扣等固定在扶手杆上,另外一端与吊环连接,所以稳定性很不好,车辆启动及刹车时拉手也会随着乘客来回晃动,感觉很不舒服,甚至引起冲撞踩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拉手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会随车辆启动及刹车前后晃动,相对稳固的拉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固定在车辆上的吊带扣及吊带,手柄组件组成。其中每个拉手在车厢里的拉手固定装置上装有两个吊带扣、两吊带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手柄组件位于两吊带扣之间的下方,手柄组件有两个吊带孔,分别通过吊带与两吊带扣连接,两吊带和两吊带扣的空间连线形成三角形,车厢空间限制时角度小于或等于六十度。
其中手柄组件为板状物体,手柄位于手柄组件的下方,手柄组件宽度方向的两侧上方分别各有一吊带孔、分别通过吊带与吊带扣连接。吊带孔之间的手柄组件上侧开有方形窄孔,向下延伸后在手柄组件内部形成一上部开口的扁平空隙。
手柄组件也可以是框架式,手柄位于手柄组件的下方,手柄轴向与两吊带扣之间的空间连线平行或垂直,手柄组件上部两端各有一吊带孔。
手柄组件还可以是异型结构,如在手柄组件部分添加各种立体广告造型,手柄组件有两个吊带孔,分别通过吊带与两吊带扣连接,形成三角形。
吊带为整体注塑结构,吊带跟吊带扣连接的部位具有跟吊带扣相适应的结构。吊带扣跟吊带的连接部位有跟吊带相适应的结构。
每个吊带扣可以有两个吊带安装位,相邻两组拉手可共同使用它们之间的一个吊带扣。吊带可以固定在车厢里的扶手杆上,也可以直接固定在车厢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限制拉手的前后晃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乘客使用的安全及舒适性。其中手柄组件还可以插入广告物品,由于插入口在手柄组件顶部,所以广告物品不容易从拉手中滑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框架式拉手的结构图。
图2是框架式拉手吊带扣与吊带的结构图。
图3是广告式拉手的结构图。
图4是广告式拉手吊带扣跟吊带的结构图。
图1所示框架式拉手由:扶手杆1,吊带扣2,吊带3,吊带孔4,手柄组件5,组成。
图2所示吊带扣与吊带的结构图:吊带3,吊带扣2。
图3所示广告式拉手由:扶手杆1,吊带扣6,吊带7,吊带孔8,广告位9及手柄组件10组成。
图4所示吊带扣与吊带的结构图:吊带扣6,吊带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扶手杆(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固定支撑。吊带扣(2)固定在扶手杆上(1),吊带(3)穿过手柄组件(5)上的吊带孔(4)、通过吊带扣(2)实现紧固连结,调节两吊带扣(1)之间的距离,使吊带(3)之间的夹角、与手柄组件(5)中两个吊带孔(4)至手柄的空间连线夹角大致相等,把吊带扣(2)固定就可以了。
如图2所示:吊带(3)为整体注塑结构,吊带(3)的两端为凸出的方形或半圆形,吊带(3)的一端穿过吊带孔(4)后与吊带(3)的另外一端合并在一起,卡入吊带扣(2)的跟上述突起部分相适应的凹槽中,从而实现吊带(3)跟吊带扣(2)的连接。
如图3所示:手柄组件(10)为平板状,吊带(7)穿过手柄组件(10)上的吊带孔(8)直接固定在吊带扣(6)上,调节两吊带扣(6)之间的距离,使吊带(7)之间的夹角、与手柄组件(10)中两个吊带孔(8)至手柄的空间连线的夹角大致相等,固定吊带扣(6),广告位(9)可以放入小于广告位空间的任何物品,如卡片之类的东西。由于广告位(9)开口朝上,故广告物品一般不会从拉手中掉出来。
如图4所示:吊带(7)为整体注塑结构,吊带(7)的两端为方形或半圆形的环状封闭结构,吊带(7)的一端穿过吊带孔(8)后与吊带(7)的另外一端合并在一起,卡入吊带扣(6)的跟上述突起部分相适应的凸出部分中,从而实现吊带(7)跟吊带扣(6)的连接。
当然手柄组件还可以使用其它异型结构,如各种广告物品或卡通的立体造型,每组拉手同样使用两个吊带扣、吊带及吊带孔。
吊带扣根据车辆配置,可以固定在扶手杆上,或者直接固定在车厢本体上,只要吊带扣之间有一定距离,空间上形成三角形就能够达到稳定的目的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舟,未经李文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45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纤维整理或纤维选择含纺织纤维的纤维束的设备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